《九寨沟》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3 04:47:29

《九寨沟》第二课时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1-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九寨沟图片)

一进入景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回答)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教师随机板书:童话世界。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话世界。

(二)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你找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雪峰、森林、瀑布、湖泊。

教师总结:这些都属于什么?板书:自然风光。

2.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描绘这些风光的呢?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借助图片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说一说雪峰有什么特点。

出示:()的雪峰总结(高)

指导学生朗读。

观赏完了雪峰,我们来到了九寨的沟谷中。

出示:“大大小小的湖泊……五彩斑斓。”

师:看图解释“五彩斑斓”你感受到什么?(美)“大大小小”“颗颗”说明了什么?(多)你还能找出湖泊的什么特点?出示()的湖泊(清)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

出示:“每当天气……‘五彩池’。”看图解释“五彩缤纷”。

师: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颜色呢,会形成“五花海五彩池的独特景观呢”?[因为蓝天、白云、绿树、雪峰都倒映在湖水中]。(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学生评读。

九寨沟的森林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从河谷至……森林”

指名说,教师总结:“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遍布)指导朗读 集体读。

师:由于河谷的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形成了一道瀑布。

出示:“由于……蔚为壮观。”指名读,学生欣赏图片。解释:白练腾空。

师:如果你此时此刻就站在瀑布脚下,你会想到用哪些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总结:九寨沟的瀑布真是壮观啊!出示(壮观)的瀑布谁来读一读?

师:九寨沟除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外,更有着稀世的野生动物,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向森林深处走去,看能不能找到你感兴趣的动物。

(三)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你最喜欢那种动物,好好读读,说说它为什么惹你喜爱?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二、教学反思

1.平等对话――从师生关系中“寻美”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间的民主与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所以,教师必须开放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构建师生之间多边的、立体的互动结构,留给学生“交往”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能闪现出探究智慧的火花,激起无穷的兴趣。

2.合作探究――从学习方式中“寻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搭配,组成4~6人为一学习单位的合作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具有一定合作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并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及反馈能够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小组成员互相沟通,真正互动起来,从而达到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高效实现目标的目的。

3.激励探索――从评价手段中“寻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这才能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充分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4.开拓创新――从教学资源中“寻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保持下去,终生不弃,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天文、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学信息,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平等、合作、激励、创新,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这样,但我们要把他当作一种美的境界去追求,这样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绽放出“和谐”之美。

上一篇:抓住契机巧练笔 下一篇:基于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