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隧道最大纵坡的探讨

时间:2022-08-03 04:08:27

市政工程隧道最大纵坡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不断完善的今天,市政公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在西南地区,市区道路隧道较为常见,在进行隧道建设的过程中,隧道纵坡度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其设计与行车速度等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对公路纵断面设计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此阐述市政工程隧道最大纵坡的设计。

关键词:市政工程;隧道;最大纵坡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隧道施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隧道施工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市政工程中,长大隧道不断得到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当中,缩短隧道长度、减少工程投资是工程建设中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而这就需要考虑到隧道的纵坡度。

1、隧道纵坡调整的意义

我国目前使用的规范规定,隧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3%,同时最大纵坡也不宜大于3.0%。但是在经过经济论证之后,隧道最大的纵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但不能大于4.0%。在我国目前的市政工程中,因为隧道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隧道埋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受条件限制而无法采取规范规定的一般纵坡设计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拆迁;(2)进行线位移动;(3)加大隧道纵坡度。这三种方法中,线位移动以及拆迁会加大工程投资,而隧道纵坡度的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

2、边界条件

2.1交通量组成

从我国的城市交通组成来看,客运交通所占据的比例较大,根据我国目前车辆的性能、道路的类别以及行车速度,结合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隧道内纵坡取值如图1。

总体来说,隧道的纵坡小对行车以及通风有利,在隧道纵坡大于5%的时候,车辆排出的烟雾浓度明显增多。隧道纵坡加大,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隧道的长度,从而减少工程投资;但是因为隧道纵坡过大对行车安全有影响,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纵坡的坡长需严格遵守现行的规范要求。

2.2 平面要求

在设计速度的时候,为保证行车安全,不同的设计速度需取用不同的曲线半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隧道内应首先采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当条件不允许时,应采用设超高的推荐半径,对于超高最小半径需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根据不同的纵坡条件,隧道内曲线值可参考表2所示数值。

隧道内的曲线半径较小的时候,需要加强配备照明以及视线有道装置,以便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

2.3 隧道洞口视距要求

因为隧道内外光线差别较大,对行车安全又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行车的安全,隧道内外侧不小于3S的设计速度长度范围内,其平面以及纵断面需保持一致。

3、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 广州市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工程该工程位于广州市西南方向,距离广州市约70km。工程北起生物岛,南止大学城中环路,路线全长1.339km。技术标准:1)道路类别:城市主干路;2)荷载等级:城市A级;3)设计行车速度:50km/h;4)车道数:双向4车道。

(1)平面设计

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设计终点、官洲河、大学城26号路、中环路。路线平面设计起点位于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的设计终点(K1+109.981=SK0+000)、R-700m的左偏曲线上,路线顺接此曲线后,沿生物岛规划路向东南直行,以隧道下穿官洲河后,线路以R-1800m右偏曲线顺接26号规划路,然后向南至26号路与中环路交叉口、本工程设计终点。本段共设2处交点,最小平曲线半径700m,最大平曲线半径1800m,路线最短夹直线长679.69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25.8%。本段设隧道一座,总长810m。

(2)纵断面设计

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设计终点处设计纵坡及高程、官洲河河床的最低高程及航道通航要求、中环路的控制性高程、地下管线埋置深度、隧道的埋深等。为减少起点附近路基开挖工程数量,满足排水要求,路线采用0.3%下坡,最大高程0.26m,最小挖深7.5m;在SK0+300~SK0+583段,为满足官洲河航道通航要求,路线采用3.7311%下坡;在官洲河段,为满足设置沉管要求,路线采用1.0%下坡;在官洲河南岸到本工程终点,为顺接26号路、减少工程投资,路线连续采用4.5%、5.0%、1.0%上坡。

路线纵坡基本呈“V”型,变坡点位置按平纵组合线形要求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选定,竖曲线半径根据工程量合理取值,全段共设6个变坡点。道路最低设计高程-12.76m(SK0+723);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5.0%(195m);最小坡长140m,最大坡长377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75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300m。路线设计最低高程为-12.769(SK0+723),工程终点高程14.392(SK1+338.587),二者之间平均坡度高达4.4%,如采用正常坡度设计,无论如何也不能与中环路衔接。

3.2 广州市新光快速路工程

广州市新光快速路全长15.571km;新光隧道位于该工程的南部,长隆动物园的西侧。技术标准:1)道路类别:城市快速路;2)荷载等级:城市A级;3)设计行车速度:80km/h;4)车道数:双向6车道。

(1)平面设计

工程平面主要控制因素为地铁3号线风井、长隆动物园围墙、220kV输电线铁塔、大学城管线等。

隧道引线北接南大路立交,向南经过礼村礼绿山庄,为避让地铁3号线风井,路线右转从大岗山脚下穿过,由于受长隆动物园围墙、220kV输电线铁塔的影响,路线在张和岗、长隆动物园和龙眼山庄附近连续左转,以左右隧道从动物园围墙和输电线铁塔之间穿过,然后一直向南到达工程终点。在K11+000处,220kV输电线铁塔距隧道4.2m;K11+000~K11+200段,隧道距长隆动物园围墙5~20m。

本段共设2处交点,最小平曲线半径800m,最大平曲线1100m;最小缓和曲线长75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97.5%。段内设隧道一处两座,右线657m、左线643m,总长1300m;为保证道路在紧急情况下车辆仍能正常通行,在隧道进出两端各设有一宽度为10m的应急迴头车道;为保证行车安全,隧道进出口均位于3S的曲线上。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因素为长隆动物园围墙、220kV输电线铁塔、大学城管线、填挖工程量、防洪要求。平纵组合“以平包竖”为原则,以求坡线平缓,尽量避免急弯与陡坡重合的线形,在隧道进出口保持洞内外线形一致(3S),确保行车条件安全。

受上述控制因素影响,同时考虑不影响隧道中部地表排水,隧道采用2.8%的坡度,隧道长度910m。工程投资较大。由比较方案纵断面可以看出,隧道最低点高程已没有调整的余地,为减小隧道长度,只有加大两侧纵坡。

为减少工程起点附近路基开挖工程数量,路线采用2.5%上坡,最大高程为28.9m,最小挖深1.3m;在大岗山K10+365至长隆动物园K11+060段,为避免破坏长隆动物园联络通道、破坏地表自然排水,路线以3.9%的下坡以隧道穿过,在动物园围墙处,路线高程为6.7m,挖深11.4m;在长隆动物园K11+060至龙眼山庄、工程终点,为缩短隧道,降低工程造价,采用3.9%上坡。

变坡点位置按平纵组合线形要求,结合工程量选定,竖曲线半径根据工程量合理取值,全段共设2个变坡点,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3500m,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3200m,路线最大纵坡3.9%。为保证行车安全,隧道进出口均位于3S的3.9%的纵坡上。该方案与比较方案相比,单洞隧道缩短253m,投资减少4000万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纵坡的调整必须考虑到行车的安全,然后再根据工程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最大纵坡设计,从而缩短隧道施工的长度,减少工程投资,从而促进我国隧道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永平,杨少伟.高速公路单向交通隧道内最大纵坡设计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 2007.

[2] 石飞荣,杨少伟,赵永平,戴经梁.山区高速公路车辆上坡最大纵坡及坡长限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上一篇:浅谈防雷接地工程的质量通病控制 下一篇: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