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护理视角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时间:2022-08-03 04:02:43

从护理视角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0-01

护理的性质是通过与患者建立关爱、信任、协作关系而达到减轻病痛,促进健康的目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

1以关怀服务为主,重视病人的需要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把患者的知情权放在比治疗更为重要的位置。患者知情权希望了解检查项目、药物的疗效、愈后康复指导等相关信息。但往往医护人员重视不够,与病患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知情权是患者就诊、护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权利,而医疗保护则是要在尊重病人知情权的前提下,从关心病人出发,尽量避免产生不利后果的一种需求。[1]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重视病人具有知情权的意识。

配合患者选择医生,选择护士,让患者自主选择和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要重视患者的感受,让患者知道自己疾病治疗的过程,治疗的效果及经济开支等情况。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爱心是第一位的,要以关怀服务为主,精心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为本,让患者在医院看病更放心、满意。

2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素质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要的提高和就医心态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广博知识,优良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用法律规范,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以护理专家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培养护理文化意识和良好的文化品质,及对病人需求的关照,严谨查对,沉着冷静,一针成功的职业美德,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熟练运用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多方面为患者创造优良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愉快的心理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拓宽护理知识,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求。

3注重与病患交流

由于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病护比例倒置,工作超负荷等原因,护士忙于完成技术性护理操作任务而忽略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使护理出现了某些不和谐。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是表达关爱,赢得信任的重要手段。

在交流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尊重病人。围绕患者的病情提问,注意其心理反应和交流的语言,注意倾听,耐心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掌握治疗内容。“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因此,对医生护士来说,与患者交谈技巧与语言 是改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医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2]患者受到护士的尊重,精神上满足了,心情就舒畅,疗效就好,护患关系也就和谐了。

护患之间良好的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护理人员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4培养护理人员非语言沟通的能力

非语言沟通是一种不使用词语,在沟通中利用动作,眼神,手势,仪表、姿态表达感情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能使护士更多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更融洽地与患者沟通。

护士的表情亲切自然,微笑服务,主动接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全程监督,能使患者有愉快的心情和安全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适当的动作,手势来补充语言,能使患者愉快的理解、接受、配合护理工作。触摸是满意的人际关系重要方式之一,护理人员运用触摸可传递患者所需要的真诚、关爱情感。因此应掌握触摸技巧,使其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更好的与患者之间沟通。

把患者的满意作为护理服务的宗旨,才能达到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抑扩.知情权与医疗保护[J].中国卫生政策,2000.16(5):48

[2]赵振华、蔡文凤.医患交谈技巧与语言术[J].中国医学理论学,2002(4);15

上一篇:20例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肝癌病人的临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