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时间:2022-08-03 03:29:55

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摘 要] 目的 探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所致的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8-82岁,平均73.3岁。骨折发生于术后5个月-2年之间。骨折发生原因:跌伤4例,交通伤1例,不明原因1例。对6例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患者骨折均愈合,且均未发生感染、假体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翻修 异体皮质骨板 钛揽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01-02

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成熟,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已广泛开展,但随之出现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PFF)也呈增加趋势。PFF虽属于全髋置换术少见的并发症,但此类问题一旦出现,则处理棘手,骨折不愈合、再移位几率大。目前,PFF已成为关节外科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难题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科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6例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所致的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8-82岁,平均73.3岁。骨折发生于术后5个月-2年之间。骨折发生原因:跌伤4例,交通伤1例,不明原因1例。骨折按Vancouver分型标准,均为B2型。

1.2 治疗方法

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均进行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植骨钛揽环扎治疗。 采用长柄非骨水泥假体(Solution翻修假体Johnson&Johnson,USA)翻修,并用异体皮质骨板(骨库深低温冷冻骨)植骨,钛揽环扎固定。

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锻炼,所有患者口服非淄体类药物3个月,预防异位骨化;术后2周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逐渐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逐渐弃拐;康复期间加强患侧髋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

2 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5年。患者骨折均愈合,且均未发生感染、假体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原有症状缓解,均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复查x线提示骨折线处骨痂生长,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患者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90分。

3 讨论

3.1 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1)外伤,绝大多数是微小创伤,如扭伤或摔伤。高能量创伤导致PFF只占很少数,但常常引起粉碎性骨折。Beals等报道,术后PFF66%是在室内摔倒所致,18%是在室外摔倒所致,进8%由较大创伤所致,其余8%为自发性骨折。(2)各种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进行关节置换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且原发疾病多为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加之因疼痛而活动量少,均不同程度存在骨质疏松,容易导致低能量骨折。(3)假体松动,有广泛或局部骨溶解的患者,如假体松动,假体的末端会撞击外侧骨皮质,使局部应力增加,在轻微外力下即可造成骨折。(4)不正确功能锻炼,进行关节置换患者平均年龄较大,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明显下降,院外常无法正确、科学地进行肌肉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身体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差,容易出现意外损伤。(5)翻修,全髋翻修患者常有骨量不足,可能导致假体固定困难,取出假体及骨水泥时需行股骨皮质开窗等,这些都会引起皮质损伤,从而降低股骨强度。

3.2 假体周围骨折分类

临床上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有很多种分型方法,如Vancouver分型,Johansson分型、AAOS分型等,其中大多是以骨折部位及其与假体的对应关系为依据,目前最常用的是Vancouver分型。它是由Duncan等于1995年首先提出,分为A型:转子间骨折;B型:假体柄周围骨折;C型骨折线在假体柄以远的骨折。2000年,Brady等综合骨折的部位、假体的稳定性和股骨的情况,将A、B型又分为亚型,A型分为大转子骨折(AG型)和小转子骨折(AL型);B型又分为3个亚型,B1型:假体固定牢固;B2型:假体出现松动,但股骨质量尚可;B3型:假体松动,并发股骨有严重的骨丢失如骨溶解或粉碎性骨折。Vancouver分型不仅参考了骨折的部位,还参考了原假体的选择及制定都有全面的指导作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且易于接受的分型方法。

3.3 假体周围骨折治疗

假体周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维持假体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用支具或牵引的保守方法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曾经非常流行,但是目前认为它仅适于稳定型转子骨折以及自身条件不能耐受手术的少数患者,其他类型的骨折均要求积极手术治疗。因为这些保守方法常伴有很高的并发症,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而且即使骨折愈合,文献报道因假体松动导致翻修的发生率也达19%~100%。因此,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对大多数患者行手术治疗,以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4 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

由于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创伤大,患者卧床时间长,再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剂骨不连、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几率高,所以必须重视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高龄是假体周围骨折的一大危险因素,所以对高龄,特别是合并有骨质疏松基础的患者,应考虑到骨折发生的可能性,故术后应正确地、科学地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负重时应进行步态训练和协调性训练。对于体质较差或动作协调性差的患者饿,建议终身持拐和给予适当的保护,并应教育患者学会判断和重视高危路面,避免再次损伤。对于外伤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假体的稳定性以及局部骨质情况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治疗方案。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和松动的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选用长柄股骨假体,联合应用环扎带或进行结构性植骨是一种比较合适,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 主编。人工关节外科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91-192。

[2] 施忠民,曾炳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135-136.

上一篇: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 下一篇:1例小儿多器官疾病临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