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时间:2022-08-03 02:13:17

省科学研究所的桂先生年事已高,近日为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由于过度劳累,致使他时感疲惫,精神欠佳。昨晚睡前还谈笑风生,深夜3点许,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拉稀,且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凉。家人立即驱车送往附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病人有心率快、血压低等循环衰竭表现,随即查了心电图,结果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急诊科医生的及时抢救下,才转危为安。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心前区剧烈性压榨样持续性疼痛,含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有频死恐惧感等典型症状。但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却知之甚少。这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称为“不典型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53.3%。因为胃肠型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下壁,由于心脏下壁贴近膈肌,膈神经受到刺激,波及到胃肠道而出现了相应脏器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并可造成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而致腹痛,若刺激迷失神经还会使病人产生剧烈的上腹绞痛,掩盖了心前区疼痛的典型症状。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急腹症或急性胃肠炎而延误抢救良机,造成不良后果。

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充分证明,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ABC三条防线”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A”(Aspirin)即阿司匹林,一旦明确诊断心肌梗死,应立即嚼碎服下150~300毫克阿司匹林。仅此一举即可使心肌梗死率下降23%。只要无副作用,应长期坚持服用,每日剂量为75~150毫克,每天服药一次。“B”为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胺酰心安、心得安等。这类药物可有效减少再梗死率,降低猝死的风险。此类药物可减慢心律,是对心脏保护作用的体现。若心率低于50次/分钟,且病人无自觉症状,仍可继续服用。但它可加重心衰和哮喘,因此有这两种症状的病人应忌用。“C”(Cholesterol Lowing)即调节胆固醇,心肌梗死后如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调节血脂,对于减少梗死后的复发与死亡极为有利。1995年北欧对4 000多例心肌梗死的病人,使用调节胆固醇药物,平均随访5年结果表明,发生心脏事件用药后减少42%。病人若有心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依拉普利、洛丁新等。这类药物不仅有益于心功能不全的控制,亦有益于延长寿命。

上一篇:慢性结膜炎为何久治不愈 下一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