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03 12:13:1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工程管理专业是横跨管理与工程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懂相关经济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力开展工程管理实践教育是学科的专业特性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中却出现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的倾向。本文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中存在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现行实践教学安排导致实习实践难以深入和全面、理论与实践教学难以结合等实际问题,从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采用“4+1”模式、设置双导师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0 引言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建筑市场,房地产等相关企业需要的是即要有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又要精通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重点考虑的是怎样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这需要重构工程管理专业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即采用综合性实践取代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因此,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管理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且必须掌握土木工程等基本技术、方法和手段及现代管理科学,在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些都在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的;同时,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专业实践经验即所谓的“上手快”,这是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客观要求。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显然是无法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即无法达到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实要求的,而工程技术实践是每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检验并发展设计理论必要手段及实践标准。

因此,对工程管理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增强实践认识,即加强工程技术实践技能的培训,是贯彻培养工程管理专业方案、满足社会对专业的客观需求,使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2 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2.1 校外实习实践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实习实践往往流于形式

施工企业的生产由于受《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的约束,故在接收学生实习时风险过高且企业社会责任较重,同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以满足接收学生实习需要,但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这部分费用及风险不能以合理的形式从学校及相关的单位得到弥补。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是很自然的。

因此,很多学校将校外实习变为校内“自习”,或是将学生“放羊”或者一些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结果是很多的院系,只能考核学生的实习日志和报告,无法重视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效果,实习实践只能会流于形式。

2.2 现行实践教学安排导致实习实践难以深入,很难实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并满足用人单位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包括实验、社会调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这样的教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收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效果,但是相对于1~2年以上工期的工程而言,各学校集中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期末的第17、18、19三周,学生即便是到工地现场去,看到的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很短的一个阶段。其次,几十个学生同时到一个工地大都只能走马观花,很难深入。因为真正能够查阅现场资料、亲自动手干一干、接触实物、是不太现实的。再有,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都会十分担心安全问题,因为学生人数多并且工地现场情况复杂,从安全角度看学生集中地出现在某一工地很难管理亦即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情况下实习效果也只能为安全让步了。

总体来说,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实际、不全面,不深入,不安全等问题。

2.3 实践手段及内容很难与生产实践统一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紧贴企业的生产、科研的实际,因此多数企业并不欢迎学生的实习,原因是实习的内容比较空洞,学生在实习期间只能给企业增添不少的成本及带来很多的管理问题却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在这情况下有的企业虽然勉强接接收学生实习,但大都不会给学生指派现场指导教师并分配实际的工作,学生每天去工地只能走马观花,很难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2.4 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过于刚性

目前,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实践单位评价意见、实践单位考勤记录、实践答辩是多数院校对学生生产实践效果评价的主要几个方面,除了实践答辩,其他几方面指标缺乏柔性,因为只有实践答辩才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实践效果,实践效果“软管理”也就不易体现,尤其是分散实习时,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实践全程的持续监督、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实践场所的有效沟通,抄袭或造假情况极易发生,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得到客观评价。

3 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3.1 学校应建立合作型、长效型的实习基地

学校应加强实习资金的到位和使用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保障实习资金的有效使用,进而解决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施工单位应保障工作场所内所有人员的安全,这是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的。施工单位由于接收学生实习常常会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还要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故而接收学生实习难度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强制推行学生在校实习实践中的风险应包含在大学生在校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中,以此规避施工单位和学校在学生实习实践中的风险。为实现在学生实习实践中做到学校和企业“双赢”,学校与企业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长效型、合作型的实习基地。企业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实习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

上一篇:不同负荷对女子链球旋转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下一篇: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