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新课堂

时间:2022-08-03 11:45:46

建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新课堂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心理 自主 新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是一项极佳的活动。它扩大了你的观点。它给予你用来改善生活的新知识,。即使你对世俗的利益不满足,但是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乐趣的来源。但在忙碌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很难有合适的时间去学习那些并非必需的知识。唯一学到的东西,就是那些必须要学的。而其他的一切,被认为是无聊的。即使是那些欣赏终身学习实践的人,也很难做出成绩。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奥维德曾说过:“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影响每一个人,一个人有好的习惯就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习惯不好会导致孩子很多不良现象。普劳图斯说过:“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如果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家长教育比较轻松,家长的教育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孩子在小学开始阶段,一定要让他们逐步地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可真是终身受益。曾经说“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快八十岁了还在学习英语,不说这些伟人,就在普通的老百姓中,何止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一辈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才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在课堂上就能做到言之有物。比如我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学生们在课前对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他们在很多诸如《意林》之类的书籍上看到过杏林子的文章,所以在课堂上,他们能充分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等等,对于作者坎坷的一生,他们更能从内心理解。自主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在接受知识,而是在获取知识,在获取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自主学习者认为,人的自主能力是很重要的。自主能力主要是自觉、视野和行动的勇气,这些都必须在一次一次为自己抉择,从成功或误判中累积经验而来,不能够靠灌输知识来学会。自主能力不是一种知识,而是面对自己生命的艺术。就像画家要成为画家非得自己动手作画,人要成为自主学习也是得知行合一。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沟通仍然可以发生,他仍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抉择、为自己负责,而这个范围将会随着知识与智慧的增长而变宽,称之为视野。人在他认识的到的范围,那怕只是模模糊糊的,就有自主的可能。习惯自主的人不会高估自己的视野,因此在面对范围边缘或外头的事物时必会求助,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视野的局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见 下一篇:宇宙大爆炸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