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时间:2022-08-03 10:24:34

走出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摘 要:着力从解决学生应试观,课堂教学观,和谐安全的课堂和师生关系,学生的自我指导式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拼智力,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引导学生,规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构建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充满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阳光心态;情感态度

英语的“降温”,让众多英语教师倍感心痛和无奈。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利用好英语这门世界语言,在充满蓬勃生机的新时代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而服务。作为英语教师,无不在英语入学教育中大谈英语的重要性及如何学好英语,莘莘学子也信誓旦旦,充满激情,下定决心要拿下这门学科。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逃脱那个魔咒:初一遍地开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现在还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不忍长期的低效高耗,终于有人在给英语泼冷水了。

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思索。学生犹如一张张白纸,交由我们描绘美好的蓝图。而出现这种困境,值得我们反思和发现。心态重于一切,如果教师以一种阳光心态来面对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事件,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

一、学生对英语的期待是冲着英语的交际功能而来的

学生开始学英语其实很脆弱,特别是考不好时,或自惭形秽,或迁怒于英语本身。我们应该倡导英语教育回归本位,与其看重终结性评价,不如看重形成性评价。评价不是要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而是让师生诊断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积极主动地改进教法、学法。正因为英语的基本功能是为交际,我们不能人为拔高难度,而应该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有意识地降低难度,缓梯度,慢进度。

学生不能回避考试,但当他们真正接纳了英语学科,对英语综合能力能够有所把握后,不会害怕“被考试”的感觉,反而他们会期待着考试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成功。

二、只要一看到教材,就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现在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好用足。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应该扎根于生活,我们得多从生活中提炼一些经典的情景,使英语生活化。

三、和谐安全的课堂和师生关系是英语学习的风向标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吗?学生是否一直处于英语学习的亢奋状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时时了解学生的

情感。

四、长期以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评估都在“唯考试”,“重语法点”的状况下展开

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离不开老师指导性和促进性的参与。“自我指导式学习”是向“自主”发展的适应模式,学习者、教师、任务与环境等多因素动态协调,师生从“重教”向“重学”转变。所以,目前学生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自我指导式学习。在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师生有必要良性互动。由于英语的学科特点,总少不了唱呀跳呀很多活动。如果老师只是作为一名指导者,发号施令,学生也会觉得没趣。有时还觉得那些歌谣呀,活动呀是不是太幼稚。“早熟”的学生还会有一种被当猴耍的感觉,而如果要求学生活动的,教师也能够一起参与其中,学生肯定马上来劲。老师也会因为自己的参与而真正和学生一起成长,享受教学的过程。

五、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得与学生拼智力

随着孩子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在激励学生发展时,他们对纯物质的追求兴趣不浓,就得多点精神方面的。他们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慰藉和认可。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除了一大堆任务型的任务,我们更应该关注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良好的心态,我们就会充满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从而乐学乐教,助推我们的基础教育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崔允.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江北中学)

上一篇:关于汽车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初中汉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