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提问技巧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8-03 08:01:21

注重提问技巧 提高课堂效率

[摘 要]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循序答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问题在多种提问技巧的辅助下,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力的火炬,能加强学生创造性的动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眼脑并用,手口并行,既启迪学生心智,又激发学生求知,成倍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课堂效率

一、提问要有层次性

人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无外乎从已有的认知、习得、经验入手,其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因此在设计一连串问题时,通过有层次性提问搭“桥”铺“路”,由感性到理性,努力展现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寻找原因,发现解答,引申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锻炼思维,温故知新,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厄运是什么意思?学生均能回答出来:“是不好的遭遇,不幸的命运”。然后再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呢?”学生从文中很快能找到他的信念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得出的答案是: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编成《国榷》。面对书稿被盗,能够从头撰写。最后,教师顺势利导,进一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从他携带着书稿北上考证的这段经历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谈迁?”这就是一组环环相扣的设问。在层层引导之下,不仅对文本的训练与理解落实到位了,而且还超越了课文,让学生深入领会了文章写作的更深含义。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有时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我们教师干着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抓住了学生的“愤悱”之处,就能掌握学生思考的金钥匙。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启发式”提问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提问不能为问而问,应当抛砖引玉,循循善诱,这样就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挑战性,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村居》时的“最喜小儿无赖”,如果直接问学生“无赖”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显得有些呆板无味,不如迂回曲直,平中见奇,试用这样的方式问学生:既然小儿子是个“无赖”,为什么还会讨人喜欢呢?由此及彼,别具一格,既扩充思维性,又加强启发性。通过讨论,学生都理解了“无赖”在此处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此时,一个活泼淘气的小儿形象跃然纸上,动于心中,甚至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三、提问要有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它的有效捷径之一是经常向学生提出“发散性”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知识和长期实践,养成多向思维的行为习惯。“发散性”的重要特点就是不追求唯一答案,进行开放式回答。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就有不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充分利用,使之形成“问题点”,这样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严密性、发展性可以从中进一步培养强化。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我问学生:“为什么说它很顽强呢?”学生联系前文,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只天鹅已经很老了,但是它却带头破冰。”有的说:“天鹅是很弱小的,但是它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拍打冰面。”还有的说:“天鹅一次次地拍打,它一定很疼,还可能受了伤,但它并不退缩。”学生们各抒己见,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在深入地讨论中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禁锢于现象,将发散思维进行充分发挥,思想感情亦得到了陶冶。

四、提问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也应避免局限于简单的“什么”、“吗”等句式,要本着必要、适度的原则,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让问题一经提出,就如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过来,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进而主动探索,这就是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入门的向导。”的最好诠释。实践也证明,当教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往往会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越加兴奋,带着兴趣的学习就是一个更有效的学习。

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在讲解 “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是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上了坡以后又如何北上?如果只是一味地秉承师问生答的套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且会学得枯燥。因此,为更有形更趣味地提出上述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橡皮擦、短铅笔等物件代替火车,问学生,谁能上讲台作上坡的操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上台演示。这样既简单有效,又生动形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乐学中乐思、乐知、乐进。

总之,课堂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课堂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表演得如何精彩,而在于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张丽,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教育学。

上一篇:《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象征意义的三种解读 下一篇: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许渊冲英译唐诗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