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

时间:2022-08-03 07:36:50

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探索

【摘要】 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2)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要关注“数学中的数学”;(3)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4)要注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新 创设教学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大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设计出了许多精彩案例,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但是,我们也很遗憾地在数学课堂中看到一些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牺牲了数学或是只有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体验和思考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情境的创设流入表面化和庸俗化,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价值。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课堂从只关心数学学科特点到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必然结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如此青睐,一般是基于以下认识:

首先,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儿童认识数学的起点往往并不是由符号所组成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所以,儿童眼中的数学并不象科学家眼中的数学,是那些逻辑公理和已证的命题。他们的数学活动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因此,儿童对数学的认知学习,就需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经验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和经验出发,不断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达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于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相对紧密的教学情境就自然地担负起这一重任。

其次,使数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出现,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传统数学教学更强调数学的学科特点,也就是不少专家指出的“科学的数学”,它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世界之中,它本身是一个有组织的,严密的和封闭的演绎体系。这与儿童主要通过探索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对矛盾,于是传统数学教学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常常给学生以“逻辑严密,语言规范”,但“枯燥,沉闷”的感觉。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严密,数学语言更准确,解题方法更熟练,不惜布置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教学情景(特别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并不神秘,这既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进步,也是情境创设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

但是,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我们尊重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和让数学走近学生都是为了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归根到底,它们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的。在班级授课制为办学模式的前提下,为了达到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懂得数学的价值,发展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的思想方式,最终提高其数学素养的目的。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学科特点必然会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要求我们在创设和应用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从生活中来并最终回归数学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在教学“除法平均分的意义”时,可以创设生活情景:妈妈买了12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学生很快就会列出算式12÷3=4,这时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会归纳出:12除以3等于4,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此时告诉学生12是妈妈买桃子的总数,给它起个名字叫被除数,3是分的分数叫除数,4是求的每盘放的个数叫做商。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常常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正负数(一)”一课时,教材创设的是六年级一班和二班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景,直接给出了每一局的得分。我在分析教材后对教学情境进行了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上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记录得分。有了亲身经历和体验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这样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乐学、愿学的氛围中体会+1和 -1可以相互抵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亲身体验正负数相抵。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目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较大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情感,而且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

1.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一课,先让学生绘制奥运会中各国夺得的金牌数的统计表,再让学生绘制奥运会中各国夺得的金银牌数的统计表学生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原来学的单式统计表去解决有困难了,这时老师就告诉学生这个问题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上一篇: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并不断... 下一篇:真正的环境友好型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