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述

时间:2022-08-03 06:33:27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述

摘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特点、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技术因素;质量标准

Abstract: Quality is the first factor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level of quality,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n enterpris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ical factors; quality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有七年多了,结合这几年工作的经验及平时的学习心得,我想就如何做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就建筑施工项目质量而言,其特点主要有:

1. 使用性: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如规格、尺寸、保温、隔热、隔音、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结构性能,如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使用功能,如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

2. 安全性: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一般地,工程的结构安全度、抗震、防火、耐火、放腐能力以及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3. 经济性: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木和消耗的全部费用。

4. 可靠性:主要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

5. 环境适应性:从长远来看,建筑工程应该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相协调以及与周围己建工程相协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与环境的协调,不仅能够更高地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最大效用。

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管理首先需要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全部的管理职能。

1.质量目标是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或作为目的的事物。根据组织内的不同层次规定不同的质量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管理。质量目标是比较具体的,有着定量的要求。质量目标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充分借鉴以往的质量管理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一般地,质量目标是按年度提出的在质量方面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效满足确定的各种需要。

2.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相关质量目标的部分。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质量职责之一。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实现质量目标和要求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质量策划,并尽量系统化。

3.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对用户负责的部分。质员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址保证和外部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企业领导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活动,外部质量保证是为了使用户确信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质址要求所进行的活动。从市场需要来看,为了使用户或相关方能够确信提供的产品、过程和体系能够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借助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开展系统的活动来增强这种观念。

4.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并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环节中有关技术活动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并尽快使其恢复正常。同时,还要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5.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运行效率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可以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控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满足本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现阶段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施工准备阶段与现场施工阶段两个阶段。面对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经验,大力实施创新,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质量管理的问题:在建筑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A.人员因素方面:项目经理学历不高,粗放式管理,缺少系统培训;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往往指派与业主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但工程管理经验不足。

B.材料因素方面:没有按照设计、业主或监理的要求进货,不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材料进场没有进行检验或匆忙检验,导致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材料保管不当,材料发生损失或变质,导致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材料使用不当,材料用量发生变更,导致材料用量和配合比不对等。

C.在现场施工阶段,根据人员因素、机械因素与方法因素等,可将其问题分成:

a.人员因素,总体上来看,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存在知识面窄、年龄老化、技术素质低等问题。

b.机械因素上,在大部分施工企业,由于在施工机械的选用及组合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c.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现质量通病的地方,往往是技术复杂程度不高的工程。对于技术难度较小的工程,公司和项目部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往往不够重视,有时不按施工图纸施工,有时不按施工规范施工,容易导致质量通病的出现。而且,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多数还是手工操作,工序之问的搭接不恰当,缺少工程控制,制度僵化,创新不足,导致质量通病屡禁不止,损害了业主和社会的利益。

2.关于质量管理的建议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同时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功夫,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组建素质过硬的项目团队。对于项目经理的运用,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用人体制,实行竞争上岗,进行优胜劣汰。注重选拔程序、选拔方法和选拔对象,从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带动整个项目团队的活力。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考虑自身培养一定数量的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特别是技术性强的工种,以保持技术的稳定,这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

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必须真正地从源头抓起,全程控制材料质量。通过全程对材料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为了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必须对机械配套、机械化作业方法、施工组织等做出周密系统的安排,确保相互之问的协调与配合。形成规范的施工控制方法。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制度,可以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上一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主要参数计算方法 下一篇:浅谈土建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