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角斗士的“考场心法”

时间:2022-08-03 04:00:44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大多具有一个良好的考场心理素质,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都自带制胜的“考场心法”,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翻开高分角斗士的制胜信条吧。

立一份信念给自己

吴小民是个看起来阳光灿烂的男孩子。他在回想自己2016年高考那两天是如何度过时,这小伙子却说:“我考完语文后连死的心都有了!”怎么回事?原来语文考试时,试卷上的第一道题就把他给难住了,因为有几个生字不认识,他顿时就给吓蒙了,冒出一身的冷汗来。庆幸的是,吴小民立刻调整了自己混乱的状态,安慰自己:“题目难的话大家都会觉得难,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先做自己会做的才是正道!”尽管如此,后面的题他做起来仍然很不顺心,而且作文还写偏题了。

语文科目考完后,吴小民才刚迈出考场,两脚便软了下来,他沮丧到了极点。不过,之后他不断提醒自己:“过去了就过去了,后悔已经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要有耐心,继续考好下面几科。”

数学是吴小民的优势科目。话虽如此,可在考试时,他竟然想不出一条极其简单的公式,这回,他又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开始换另一种思路解题。如果在平时,他做这样的题目连一分钟都不用,这回他却耗了八分钟,想想真不值得。吴小民一边答题一边给自己鼓气:“记着,要稳,一分也不要丢,认真就一定能考好!”就这样,他顺利地在考场上把数学试卷写完了。

英语考试对吴小民来说本是小菜一碟,可就在快交卷时,他在涂答题卡的时候竟然把三道选择题的答案给涂错地方了。他看看表,时间只剩下不到十分钟,心跳加速的吴小民最终还是成功镇住了自己的慌乱,有条不紊地把错误给修改了过来。

那几场考试考下来,对于吴小民来说,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心理素质对于临场的发挥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过还好,“险情”出现时,他积极的心理暗示迅速解救了他,令他终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转移心法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可由于紧张,一时没能把它写下来。事后,哪怕不假思索,正确的答案也会跃然纸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舌尖现象”。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最好是暂时把记忆搁置起来,运用转移刺激、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先去解答其他自己会做的题目,一段时间过后,在平静的心态下,你需要的知识往往能自动浮现于脑海中。

原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主要得益于其他题目文字上的刺激,引起了考生脑子里的丰富联想。比如,在某次考试中,前面有道填空题要求考生填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的名字,考生一时记不起来,但在继续往下写题时,有另一道题要求考生们分析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那么,莎士比亚的名字可能就立刻促进考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即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中国古代戏剧家只能是关汉卿,这样一来,这道试题的答案就冒出来了。

题海无涯,三思而行

有的同学各科的学习水平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心态好与不好的人的考试成绩就拉开了,所以,我觉得对于每个考生来说,保持一份好心态非常重要。

然后是在考试中保持一个独立而清醒的头脑。比如当年我进考场之前,心里面不是很踏实,就想要多看一下笔记,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再梳理一遍,好让自己有个头绪。但最终我还是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时候再翻看笔记,会很容易打扰到自己的思路。一旦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没有看过的,或者忘了的知识点,除非我能一下子记住它们,否则我的信心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到了考场,我就尽量不再管周围发生的事情了。我记得当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个男同学,考前脚一直在晃,弄得我心里发毛。于是我就跟老师说了这个事情,当时老师就提醒了他,后来那个男生再也没有影响到我。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向老师请求援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大家都是在参加考试,一个公平的环境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当重要的。

等待开考的前一刻,重要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时候心跳会比较快,通常这个时候,我比较习惯把之前自己所学过、复习过的东西在脑子里快速形成一个提纲。

抑制心法

临考前,试卷还没发下来,许多考生就开始担心自己会怯场。对此,我们可用抑制法来加以避免。其原理是,当大脑一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发出兴奋去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思维活动。同时,它又会发出另一种兴奋,去抑制其他神经元的活动。

运用抑制法的具体步骤:当一份考卷摊开在我们的手中时,我们只须冷静地思考试卷上的题目,没过多久,这种怯场的心理干扰自然就会被抑制住了。接下来,我们不用急于动笔,以抢占时间,而是将试卷浏览一番,对重点考查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否则,盲目上阵,就很容易一头扎进“迷魂阵” 。

舍得的应试智能

高考在即,就越要减少课余活动,考试成了重头戏。最后一个月,班里一下涌现了不少厉害的同学,他们日夜奋战,战绩累累。这下,我多少有点心慌了,一开始也跟着熬夜,可我那两层不争气的眼皮老打架,有时甚至连上课、考试都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参考书,我也只能勉强做完学校发的那些,一开始,我为此感到挺难过的,无奈之下也就慢慢习惯了。我想,反正成功是我的就总会是我的,于是,我毅然回到之前的学习节奏,慢是慢了点,可适合自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我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对于学习节奏,我认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自己准确定位,才能保证最后复习的成效。对于考试,我也认为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为自己准确定位,才能保证自己该得分的题目全部答对。

俗话说“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这一策略在我看来是种比较奏效的应试方法。像我这种小嘴麻雀,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根本不占什么优势。记得从高一到高三,我最害怕的就是数学最后一道题目,第一问还可以勉强对付,到了第二问就无可奈何了,我就是想破脑袋也挤不出半点思路来。

高考也不例外,试卷刚到我手里,我就先看最后一道题的第二个问题,难度挺大的,我思量了好一阵子,答案还是没有眉目,于是我决定放弃那个难啃的“地瓜”。正是因为我采取这种量力而行的战术,最终使我保住了我的“芝麻”――基础题目的得分。在那些难度较大的考题上,我只丢掉了10多分,却换来了其他题目全对,从而实现了数学这一门考试的超水平发挥!

舍弃心法

高考题量大、面广,而且富有一定难度。

以数学为例,时间只有两个小时,通常有90%的考生都难以完成全部题目。当准确、快速两者造成冲突时,我们理应以“准确”为主。由于时间上的紧迫,不少考生到最后已无法再检查,所以,对于自己会做的题目不妨控制做题的节奏――力求稳中求快。而对于填空题、选择题,我们要树立一步到位的观念,e再盼望最后能检查出并纠正错误。另外,我们要做到的是随机应变,如考英语时,如果阅读题做久了感到脑子有点“钝”,不妨先写作文题,这对脑力来说是一种休息与调剂。

最后,还须注意的是,在考场上遇到难题时要懂得变换思路,不轻言放弃,但如果确实“啃不动”的话,该放手时且放手。

上一篇:在路上的张择 下一篇:S10、S101力远高性价比穿线机S系列之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