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白塞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3 03:01:02

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白塞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治疗肠型白塞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确诊为肠型白塞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下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治疗肠型白塞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美沙拉嗪肠溶片;肠白塞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9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57-02

白塞病是临床上并不多见的疾病,病因尚未确定,目前的理论认为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相关[1]。白塞病的基础是血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因此白塞病的临床症状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则为肠型白塞病。白塞病的治疗方法尚未标准化,多为对症治疗[2]。有研究表明白塞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密切相关,因此将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白塞病好转的衡量指标之一[3]。美沙拉嗪肠溶片常用于治疗溃疡型结肠炎,减轻肠道炎症。本次研究即探索美沙拉嗪肠溶片用于治疗肠型白塞病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确诊为肠型白塞病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25~57岁,平均(37.4±8.2)岁,病程1~6年,平均(3.7±1.2)年。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应用糖皮质激素,多口服用药,有效减轻肠道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单克隆抗体,如英利昔单抗,可有效降低肠出血和肠穿孔的发生率。实验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用药方法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1 g。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肿瘤坏死因子体内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可以反映白塞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痊愈:症状消失,追踪复查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减轻或消失,3个月无复发;有效:症状基本减轻,3个月内复发;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前后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见表1。实验组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白塞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全身系统均可受累的疾病[5]。病变的基础是血管壁纤维素样炎性坏死,临床症状多为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等,其他器官也可受累。当病变累及消化道时,则为肠型白塞病。肠型白塞病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因肠道血管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肠道易发生溃疡,甚至产生肠穿孔等并发症[6]。对于肠型白塞病的常规治疗是对症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免疫细胞对血管壁的炎犯,从而减轻症状。肠型白塞病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手术治疗,因病情易反复,且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如肠出血、肠穿孔、肠瘘等[7]。

美沙拉嗪肠溶片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药物有效成分是美沙拉嗪,即5-氨基水杨酸钠。5-氨基水杨酸钠是常用的抗炎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肠道的炎症。5-氨基水杨酸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合成,二者均是炎性介质,减少其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是体内重要的炎症反应介质,其血液中浓度可以反映出病情的进展及严重程度。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前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为(5.13±1.89) ng/mL,治疗后为(2.68±1.23) ng/mL,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为(5.21±2.07)ng/ml,治疗后为(4.82±1.76) ng/mL,治疗后虽较治疗前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美沙拉嗪肠溶片在肠型白塞病治疗中,联合常规的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炎症反应程度降低,而且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治疗肠型白塞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肠型白塞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竹生,杨秀敏,林麟,等. 25例白塞病临床分析[J]. 中国病案,2009,10(7):41-43.

[2] 彭劲民,张卓莉,董怡. 白塞病173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3):154-157.

[3] 张卓莉,彭劲民,侯小萌,等. 1996例白塞病的临床荟萃分析[J]. 北京医学,2007,29(1):10.

[4] 李长军,王希学,杨永. 肠型白塞病1例[J]. 中国医药卫生,2005,6(13):129.

[5] 李丹. 胃肠型白塞病1例[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9):171.

[6] 闫朝岐.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的诊治现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9):904-905.

[7] 章大谦. 白塞病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药物导报,2007,4(36):12-14.

(收稿日期:2012-12-12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健康减肥,拒绝盲目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