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后如何进行反思

时间:2022-08-03 01:18:09

摘 要:反思作为一种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它对学习的促进和发展的作用。学生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扩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地经历反思与建构思维过程,由此彰显了对反思性学习的重视。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反向思考,不仅是对解题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及策略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多种思维能力。那么解题后怎样去进行反思呢?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感悟,愿与大家共享。

一、反思解题规律,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解题后,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普通的规律,借助题型归纳通用方法,记住相应结论,提升至理论高度,举一反三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阐释。

例如河北中考数学中有一类规律探索题,这类题立意新颖,灵活多变,学生们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小题型,第一种数式规律型,对数字变化规律的问题,一般是按照要求依次计算前几个,直到出现循环或其他规律,等式类的规律与探究,要注意从式子的每一项分别探究,最后将其整合。第二种图形规律型,往往需要根据图形进行相关计算,然后从计算结果中探究数字间的规律。第三种数形结合规律型,同样需要类比前面的解题方法,在解决坐标系下的此类问题时,一般从横坐标、纵坐标两个角度去探究,最后再整合。再比如河北省中考数学中另一类题型是操作与探究。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首先要读懂前面所展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想,然后模仿其解决方法进行解题。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题目所展示的解题思路,实际是对后续解决此题的示范。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诀窍是“照着做”,即类比题中所给的思路完成。另外,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题大题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前几问的解题过程是后面的解题依据等。

这样对题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所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解题规律,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

二、反思解题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习题,可有多种解法,因此解完一道题后,应周密地反思,是否还有别的求解途径,以求最简洁的解法。这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生的视野,也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例如,我们在解决一次函数有关行程的图象问题时,同学们探究出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根据题目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根据题目信息,把它抽象成行程应用题,利用方程解决。第三种方法:观察图象,抽象出几何图形,利用相似解决。第三种方法学生们不经常用到,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一题多解主要考查学生的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活跃并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训练学生把所学知识连成片,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反思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一道题解完以后,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题目的条件和内涵,探求什么性质不变,掌握其本质特点,我们就可以将已知的具体题目进行推广。善于推广,获得的就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组题、一类题的解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反思差异,促进思维的深入

我曾经讲过这样一道题:

某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喜洋洋”代表队设计了一个遥控车沿直线轨道A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出发,沿轨道到达C处,B在AC上,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设t(分)后甲、乙两遥控车与B处的距离分别为d1,d2,则d1,d2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试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乙的速度v2=40米/分;

(2)写出d1与t的函数关系式;

(3)若甲、乙两遥控车的距离超过10米时信号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试探求什么时间两遥控车的信号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解法一:

解:(1)乙的速度v2=120÷3=40(米/分),

故答案为:40;

(2)v1=1.5 v2=1.5×60(米/分),

60÷60=1(分钟),a=1,

d1=-60t+60(0≤t<1)60t-60(1≤t≤3);

(3)d2=40t,

当0≤t≤1时,d2-d1>10,

即-60t+60-40t>10,

解得0≤t<■;

当0≤t

当1≤t≤3时,d1-d2>10,

即40t-(60t-60)>10,

当1≤t

综上所述:当0≤t

解法二:

(1)40

(2)当0≤t

当1≤t≤3时,d1=60t-60

(3)由题意可知:d2=40t

①当0≤t

d1+d2>10

-60t+60+40t>10

t

0≤t

②当1≤t≤3时,

d2-d1>10

40t-(60t-60)>10

t

1≤t

综上可得,当0≤t

当时我在讲解这道题时,同学们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当然解决方法二是正确的,课后同学们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做题时一定要深入理解题意,千万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有比较才有鉴别,至今同学们对这种题记忆犹新。反思差异,找出不同,通过积累获得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系统性。

五、反思错误,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解题之后应认真检查解题过程,推敲涉及的概念及公式是否准确,所做判断依据如何,考虑问题是否全面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双基,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

建立好的数学错题集是学生反思错误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原因:概念模糊,思路不清,理解不够,审题马虎,顾此失彼等。这样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类汇总,它可以随时提醒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应该注意的是:整理错题时,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应付差事,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表明,解答题后进行反思,对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引申、推广、变式,对解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处事的负责态度和责任心,对形成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品质也是很重要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上一篇:MTA学习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