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办法的探究

时间:2022-08-03 01:13:16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办法的探究

摘 要: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年龄段一般在18岁-25岁之间,此阶段学生处于青年中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压力与责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性格叛逆、自尊心强、心理脆弱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的突出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全文以鸿德学院为例,重点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时代弄潮儿的90后大学生多因涉世未深、以自我为中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诱发多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层层阻隔,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易发的突出心理问题,并努力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防微杜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引导在校大学生保持健康、阳光的心理生活态度,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人身伤害、学业受阻、误入歧途等惨剧的发生。

通过对鸿德学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处于青年中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酒、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少的体育锻炼、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都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第二,过分的家族、金钱、神灵等精神信仰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第三,为了消除寂寞、随波逐流或者获得某些利益的恋爱动机,多疑、猜忌、过分自我的交往习惯,这些不健康的恋爱动机和恋爱心理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第四,社会、学校、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比如社会人际交往畏惧感、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与同学沟通困难等因素;第五,自尊心过于强大而导致的逆反心理。综上所述心理问题在90后大学生中存在普遍性,因此,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的几点预防措施: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心理干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班主任工作密切联系,班主任有责任通过学生、宿舍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路径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勤走访宿舍,多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重点锁定特殊心理的学生,引导同宿舍的同学正常看待该生,动员其他任课教师重点关注,经常对此类学生直接、间接的进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心理动态,找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旦发生紧急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医生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这个时候班主任就是学生身边的“心理医生”,及时的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比如鸿德学院一名有自闭症的学生,不爱说话,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包括本宿舍的同学,不参加任何班级和学院的文体活动,不上晚自习和早操,甚至因为害怕与同学有过多接触不上体育这类的公共必修课,终日沉浸于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经了解,该生在高中阶段就因为心理原因辍学两年,针对该生,班主任对其家长、宿舍同学和任课教师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拖方案,采取特殊对待、个别疏导、密切观察的方法,经过近一年的心理干预,该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个别课程还考取了全年级第一名,目前该生正在为考研而努力学习。

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校大学生受到社会压力、就业竞争压力、学业压力等多重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反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背后推手,这就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嗜好,如过度喝酒、吸烟、打网络游戏等,经调查统计男生在不良嗜好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良嗜好与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形成正比,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结合其力量共同帮助学生远离诱惑,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缓解各种压力,规律作息时间,帮助学生改掉熬夜、睡懒觉、等陋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规律的按时进餐,多食用干净、健康、有营养的食物,不光顾路边摊。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群体活动增加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并掌握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学习成才、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基本能力,现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几种异常现象,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因不被他人认同而焦虑、苦恼;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信任危机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快的在家庭和学校的角色中实现转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利用自身的优点自信的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与人沟通交流,刻意的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交往过程中,要真诚的对待对方,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四、帮助学生缓解社会、学校、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量的压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学习的效率,过度的压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把利剑,作为90后大学生,社会的优胜略汰、学业的艰难、家庭的殷切期望等等都成为了压力的导火索,面对压力一味的逃避只会被压力压垮,要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和生活,当压力来临时学会面对,用坚强、勇敢的内心去迎接挑战,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来排解压力,比如参加体育锻炼、找朋友聚会、听音乐、参加郊游活动等等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至关重要,安排不合理会使压力充满整个生活空间,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计划的生活和学习。

五、帮助学生保持正确、健康的恋爱心理

学校要通过文体活动、讲座、恋爱心理辅导、展板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端正恋爱动机,避免因相互攀比、排遣寂寞、利欲熏心而产生的恋爱心理,引导学生真诚、专一的恋爱,勇敢承担起恋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因不良动机而引发的种种情感纠葛。同时要重点关注失恋大学生,因失恋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跟踪观察,防止失恋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同时要教育学生不在公共场合做过于亲密的举动,并注意交往尺度的把握。总之要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恋爱心理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建议在高校开设关于恋爱心理的专科讲座或者选修课程。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小则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无法适应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则中断学业、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失去人身自由,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等人员有意识的将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融入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并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并做到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制定特殊的解决方案,将心理扭曲的问题学生扶向正轨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峰,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之旅[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殷俊义,于h,宋湘勤.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 46(3).

[3]宋媛.90后大学生异常心理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人际交往障碍为例[J].时代教育,2013(17).

[4]张力.“90”后大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分析-兼论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特殊地位[J].我与探索,2011.

上一篇:我国航空客运市场需求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目钯X线联合超声诊断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