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绍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时间:2022-08-03 12:50:51

范绍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081-01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范绍荣;经验

范绍荣主任,中医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安徽省首届杰出中医”及“马鞍山市优秀专家”称号。吾师从医三十载,治愈病人无数,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并在肾病、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今将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取之一二汇报如下: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口疳”等,一般1个月发作1次或新旧病变交替出现。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较为复杂,而祖国医学则以为由心脾积热、胃火上炎、脾虚湿胜、阴虚火旺等引起,临床上多采用清胃火药为主,疗效往往欠佳。吾师认为,患者由于长期溃疡不愈或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人存在阴阳不和,正气虚弱,或本虚标实之现象,但又以虚症多见,故治疗上除了祛邪治标外,还要根据患者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5岁,工人,已婚。于2005年8月11日初诊,患者患“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年,屡治不愈。此次口腔溃疡反复已1个月余,此愈彼起。现观其左侧舌根有3个溃疡面,米粒大小,有灼热感,疼痛不甚。舌淡红少苔,脉弦细。平素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另诉自上节育环后,月经不调,量多色红。育龄妇女由于月经或生育关系,气血亏虚,肝肾伤阴,肾为水脏,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腔为疡。因其反复发作,日久更耗阴液,阴液亏损与虚火上浮形成恶性循环,使溃疡缠绵难愈,症状顽固,故治以滋阴清热,降火敛疮。处方:太子参15g、生黄芪30g、熟地15g、白术12g、白芍12g、玄参12g、续断12g、桑寄生15g、丹参12g、川牛膝30g、山萸肉12g、丹皮12g、土茯苓30g、山药12g、知母12g、虎杖12g。方中以知柏地黄汤化裁滋阴降火,生黄芪益气固表,生肌敛疮;土茯苓、虎杖清热解毒;丹参、太子参补气活血,促进溃疡愈合;续断、桑寄生补养肝肾。全方共收益气养血滋阴,化瘀散毒之功。服药7剂后,口疮基本愈合,乏力、烦热症状减轻,原方去丹皮,加赤芍10g,再进7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仅复发1次,仍服中药滋阴降火之剂5剂而愈。

例2:患者,女,68岁,已婚。2008年4月21日初诊,患者因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年,屡治于南京、上海等地,效果不佳。此次右侧舌下见一溃疡面,已近半月未愈,轻度疼痛,溃有黏液渗出。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大便溏,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滑。吾师言:《灵枢.脉度篇》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老年人脏腑机能衰退,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蕴久而成热,湿热内盛,热毒上熏而成口疮。应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解毒之法。处方:党参12g、生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半夏12g、陈皮6g、半枝莲12g、藿香10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6g、细辛3g、蚤休12g、连翘15g。方中以四君子汤、二陈汤化裁以益气健脾化湿,半枝莲、蚤休、连翘清热解毒。服用7剂后原溃疡愈合,进食增加,但左上唇又见一芝麻大小溃疡,原方加砂仁6g化湿行气,醒脾和胃,再进7剂后溃疡愈合,随访3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吾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清.沈金鏊曰:“凡口疮者,皆病之标也,治当推求其本焉”。吾师认为,要控制疾病复发,进一步达到治愈的目的,应根据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补其不足而损其有余。用药应灵活,存斯症则用斯药,病去则亦应去。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因其长期反复损害,患者往往失去治愈的信心,故吾师强调要做好心理调护,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收稿 2008-12-0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4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舌骨带肌瓣治疗喉气管狭窄2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