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多样化设计

时间:2022-08-03 12:35: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多样化设计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多样化设计要从“公理化思想”入手,呈现丰富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会在自主探究中感悟反思。

关键词:多样化设计;公理化思想;思维过程;自主建构;探究感悟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09-0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习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从“公理化思想”入手

这是从已经确定的公理,命题中推演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思想。

例如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我选择了先自主的学习,再同桌合作学习,最后全班探究,节省了时间,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因为前面学生已对三角形有了认识,所以分类时就强调从“角的特征”和“边的特征”入手分析,提出学习要求:(1)观察桌上三角形的角的特征,自己先对手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试起一个名字;(2)看一看同桌是怎样分类和起名的,是否和你一样;(3)和同桌互说是怎样想的;(4)准备全班交流。

二、呈现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建构

教师在数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有探究空间的任务,让学生充分探究,呈现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思维过程,教师循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例如六年级“比例”这节课(例题)甲乙两城相距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同时在这幅图上量得乙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乙丙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我先给学生留足够时间做题,在巡视过程中,搜集不同的做法板演。最后突出对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出现了三种不同方法:(1)120÷4×6;(2)设乙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X厘米;4:12000000=6:X;(3)设乙丙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X千米,4:120=6:X,其中第三种方法引起学生争议,最后通过发言讨论是正确的。因为比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统一的。这样,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就更加深入。

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一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需要以建构自主参与学习的策略来积极应对。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应该成为有个性地探索与思考的过程,更应该成为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

思维能力需要思维实践锤炼。把基础打实,将思维搞活,数学教学应该优化训练思维的策略,着力于培养、发展个性思维,而摒弃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将会成为确立主题意识,促进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思维的现实选择。

三、在探究中感悟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验证猜想时,提供各种形状的圆柱和圆锥供学生探究,有等底等高的,有等底不等高的,有等高不等底的,还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学生一开始的探究是无序的,抓起学具就用,结果几次尝试都无功而返。于是,他们开始反思之前对圆锥的选择,尝试将圆锥和圆柱的规格“统一进行实验”并获得了确切的结论。这种开放式的探究虽然耗时较多,但是学生却经历了完整的实践——思考——再实践的探究过程,另外,由于提供材料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组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猜想的正确与否。

在教学分数的减法时我尝试让学生讲解过程,练习中又让学生评价对错、灵活的掌握了知识,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多样化地设计一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不同。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做好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