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2 11:49:37

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

摘要:财务风险评价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分析与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风险决策。财务风险是多面的、不确定的,难以进行准确的对比分析,因此,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就成为当前风险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工作原理, 改进了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便更适合其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为全面、综合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指标选择;财务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081-02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是财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财务风险的多层面性与财务指标的多样性,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往往只能反应一个层面的结论,显得太过片面性。而层次分析法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分层,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而且使得权重的选择不会太主观,因此,近年来层次分析法在财务风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解析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专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homas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法,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从而将人的主观判断过程数学化,因此是一种有效处理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复杂问题的手段。

(一)指标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定性判断。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选择一套全面、有代表性,同时数据又易于取得的指标,成为财务风险评价的首要问题。指标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财务风险评估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设置指标时尽可能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2)重要性原则。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的侧面和内容,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财务风险影响的重要性。可以依据历史文献使用的频率来选择,频率越高,说明该指标的重要性越高。(3)可比性原则。比如对于那些会受企业规模影响的指标,例如各种绝对数指标,它们相比的意义就很有限,不具有什么可比性。(4)科学性原则。在确定评价指标时, 要按照企业财务危机相关理论设计,尊重客观现实,使设计的指标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相一致, 并且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的描述,系统、科学地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状况。(5)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有数据支持,评价指标的数据应容易取得。否则无法实现预警的目的,从而也就无助于指导实际工作。(6)代表性原则。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并能够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这样可便于操作,减少工作量,降低误差,提高效率。

2.指标选择的方法:(1)参考众多文献。进行充分的文献研究,全面分析与研究经济学家、数学家等建立模型时指标的选择方法,保证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2)借鉴众多资源网信息。利用各种资源网站数据库信息,借助高信度和效度的信息,融合世界经济、财务等方面发展的前端要求,从实际利用率、热门程度等方面来筛选指标。(3)考虑差异性。在总原则中我们就提到了操作问题,这里还要考虑到所选择的样本所处的行业、地域、环境等特点导致的操作难易程度的差别。这不仅是从指标本身取得的难易程度来讲,更加重视样本对指标的要求。

(二)层次分析法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不仅能实现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而且能测算出每个指标或每层次指标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中所占比重,这对突出不同时期中小企业经营的重点极为有益的。

但是数学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会遭遇到现实的问题,对于层次分析法主要有以下问题:(1)数据来源的可信度。这主要表现为,大多数据来源于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反应的数据的价值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另外数据的真实性也是需要抓住的一点。(2)政策以及环境的问题。会计政策的不同会影响指标的可比性,同时经济环境的不同更会影响指标分析的价值,对于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比如中国的金融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不同,它在中国适用情况值得商榷。(3)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它运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即使用数学的方法尽量进行客观研究,但还是避免不了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致性检验是否会满足一致性的条件,必须有这个假设,此方法才能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运用。

二、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

A公司2006―2008年的财务数据如下表:

1. 构造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选择指标群。财务指标一般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为方便计算本文只选择定量指标。定量财务指标一般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四类,其中每一类都有很多具体指标。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和数据的可操作性,参照其他上市公司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标准以及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候选指标群:B1盈利能力(C11净资产收益率、C12总资产利润率);B2偿债能力(C21流动比率、C22资产负债率);B3营运能力(C31存货周转率、C32应收帐款周转率、C33总资产周转率);B4成长能力(C4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C42净利润增长率)。

(2)确定标度。Saaty等人还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各种不同标度判断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采用1~9标度最为合适。其含义为:1表示两个元素同样重要;3表示一个元素稍微重要;5表示一个元素明显重要;7表示一个元素非常重要;9表示一个元素非常重要;2、4、6、8表示两个标准之间折中的标度;倒数表示相应因素交换次序的重要性比较。

(3)根据调查问卷构造判断矩阵。设计调查问卷,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得出各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据此判断企业财务指标与财务风险的关联度,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各层的判断矩阵。

2.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的权数与行和

例如,A层次的计算结果:B1权数:0.483,行和1.946;B2权数:0.272,行和:1.097;B3权数:0.158,行和0.633;B4权数0.089,行和0.356。

3.一致性检验

A层次RI=0.9,CR=0.0063

4.计算综合分值

首先,计算各指标在财务综合评价总目标中的层次总排序。其次,以各年的原始财务指标数据乘以权重,综合分值。权重Cij(2006,2007,2008):C11(0.716,0.944,1.720);C12(0.1,

0.163,0.315);C21(0.267,0.229,0.237);C22(1.942,2.138,2.576);

C31(0.265,0.261,0.227);C32(0.291,0.323,0);C33(0.0778,

0.088,0);C41(0.043,0.529,1.667);C42(-3.821,4.143,2.617)。

综合分值:(-0.119,8.818,9.359)。

5.结论与分析

从上面的讨论和实例可以知道,适当的选择指标群,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计算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分值,各年度相比较便可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展情况。按照以上计算得出的综合分值来看,从财务风险分析的四大方面观察,2008年的综合情况较好,但是营运能力的指数C3j是三年中最小的,表示这年的营运能力是最差的,而返回到最初级的指标来看,由于这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是0,很明显其资金周转的不灵导致运营出现了问题;就整体分析来看,2007年此公司的发展较为健康平稳,虽然单独看其四个指标都不是三年中最好的,但是其发展均衡,在2006年这个成长的并不好的年头后以稳步的发展为2008年的飞跃发展打好了基础;2006年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成长能力很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是三年中最低的,甚至还出现了负数。当然,对于具体的问题还应该联系企业自身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指标变化的原因,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规模、所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才能使得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姜启晓.企业财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北方经济,2007,(10).

[2]刘洋,吴洁.层次分析法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温州大学学报,2002,(12).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8.

[4]施玉洁.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5).[责任编辑 陈丽敏]

上一篇:从会计信息质量看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运用 下一篇:谈谈担任委派财务总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