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名族学生的汉语识字教学

时间:2022-08-02 11:37:38

少数名族学生的汉语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一般是指本民族语(母语)授课为主,汉语就如他们的外语。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际上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学习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母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大部分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他所学习的语言环境当中,从小耳濡目染,到了正规的学习阶段,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听和说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他在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之前已经靠自然习得学会了相当的东西。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则不同。他们大多数身处所学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环境中,不能靠自然习得,而必须通过相应的语言学习来获得。也就是说,在接受正式的这种语言教育之前,他们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不了解这种语言。再说所学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零起点,所以我认为我们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的汉语识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难点,能让识字,先要会阅读。能阅读是重点。

下面我就怎样教低年级学生识字谈谈体会:

一、让小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少数民族学生一旦掌握了汉语拼音以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有大大提升,阅读是帮助学生识字、记字,运用汉字的最佳途径,而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汉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我以为汉语畜积累首先是识字的积累,因为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掌握基本字词,还能发展语言,培养语感,为此我定期布置学生阅读自读课文,与家长配合,可以让学生读给爸爸妈妈听,或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回答书后的问题;也可以向家长提间,一起探究。汉语课上用一些时间来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这样做,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课间时也常常把看到的内容说给他人听,另外自读课本也是注音读物,儿童能充分利用获得的拼音知识进行阅读。学以致用。

二、善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好,体现识用结合

如:学习“胡萝卜”一词,可以询问学生吃过“胡萝卜”蚂?我还在黑板上画一个,手上拿一个胡萝卜的卡片,然后还问我们喜欢吃的抓饭里面放的是不是我们所学的胡萝卜,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识字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汉语言。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学起来就感到自然和容易了。创设有趣的教育情景,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猜谜语游戏,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玩卡片等,再加上“讲究卫生身体好”一课时,完全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理发店、浴池”等,交流生活识字经验。由于每篇课文要求会认的字比较多,除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如读词时,让会读的孩子先读,并说出是怎么认识的,满足了这一部分课外识字多的孩子的展示欲望,对其他孩子也是一个激励。写字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三、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更多识字的途径

学生学习生字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班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问题。在小组中学生们交流识字的方法,分组比赛,朗读,形成了真正的互动。如。第一组那出一个独体字,第二组那出一个偏旁,第三组就是找出这些汉字,轮流循环,基本上掌握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常用的识字方法。

四、少数民族学生要多写汉字来识字

汉字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在课堂讲演上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把基本功打牢,每上新课时要先过生字关。课堂演示,书空,书写,评改都必须进行。这也是我们少数民族学生识记汉字的重点。比如在教民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时,针对学生对识记汉字的畏惧心理,我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方面。一是介绍汉字的起源,让学生了解汉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样子的。如“会”字,我就这样解释“人驾云“就好比从不会骑自行车学会了的意思,再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了两颗糖是“金”字等等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彻底明白好的表意功能,还把好多独体字能变成偏旁的过程每堂课必讲,来识记汉字。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