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02 10:06:48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有效的课堂中,教师是服务员、联络员、评论员,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读自悟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能感受到美的愉悦,成功的,生活的丰富,视野的敞亮。

关键词:关注理念;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关注教师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课堂?这应该是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困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关注。

一、关注教学的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志。现在的课堂大力倡导“以生为本”,那么在教学中就要体现出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一,在课堂上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改变思维定式,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孩子表演的舞台;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原本那些“如坐针毡”的孩子也能融入课堂,促使他们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成为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天堂”。

二、关注文本的内涵

文本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文本光讲一些大道理,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魅力,也不能只关注语言文字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要正确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文本,力争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这样才会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同时还要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潜心会文。感悟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要改变课内“重感悟,轻理解”的现象。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的感悟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另外,还要多接触文本,强调多读,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启读引趣―初读入境―细读自悟―品读体情”等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与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知道“拓展”“悟道”都不离文本,因此千万不能“重拓展,轻文本”,更不能“架空分析”,一些大道理,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如不讲,尽量依靠文本适当引申拓展,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文本的魅力。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

有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效有三个内在变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关键不在于这节课教学的内容多少,而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能让他们有最大的收获。在这里又要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

(2)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强调全员参与)、思维状态(加大思维力度)、交往状态(强调交往合作)、发展状态(关注差异发展)。

(3)关注学生的成功。学生最大的成功是“产生兴趣”,要让学生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理解的快乐、表达的快乐。

(4)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激发课堂的活力。

(5)关注学生的发言。学会“倾听”,善待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四、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并不就是姓“教”,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我们要做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语文课要以读、看、议为主线,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绘画、表演说唱都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比如,在教学《大禹治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段时,班级里一个最爱提问的学生立即问我:“老师,你说大禹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心上啊?”另一个学生还问:“老师,书上不是说洪水已经把房屋都冲倒了吗?老百姓不是无家可归了吗,大禹怎么还有家门不入的呢?”我正在思考怎么把这些问题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时,班级里已经有其他的孩子回答了:“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大禹治好了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不也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吗?所以他要抓紧时间治水啊!” 于是,我趁机引导他们理解:“是啊,大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没被冲毁,就不顾及其他老百姓的安稳了,他能够为大家吃尽千辛万苦去治理洪水,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一节课的难点因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一下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议,自读自议,读议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此时,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创意之处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层面地观察认识事物,就能使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共同发展,这不正是体现出课堂的有效性吗?

总之,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让我们为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懈努力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从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鲁迅作品看阅读教... 下一篇:优导、多读、勤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