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导、多读、勤练

时间:2022-09-22 03:42:59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部分。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出了三点建议,分别是优导、多读、勤练,希望学生能够在兴趣中悦读,在悦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创作,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一、优导:有效导入,提升文本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学生只有对阅读充满了兴趣,才会自己主动地翻开书本去看、去悟,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文本内容的趣味性正在逐渐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也使他们对阅读增加了一定的惰性。所以,越到高年级教师就越应该让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富有新意,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阅读。“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所以我们在导入新课阅读时应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激动人心,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的研读中来,这样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例如,在上《最后一头战象》的伊始,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战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战象的威风凛凛,和他们为保护人类家园所做的贡献。一般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战象,这类新奇的事物能够轻易将学生吸引住,而在他们啧啧称奇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说:“现在已经没有战象了。”接着在《天空之城》的背景音乐中为学生们播放战象在战争中中弹、负伤、牺牲、被掩埋的画面,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个冲击。而同时音乐也有助于激活思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悲壮的氛围中去,为学习课足了情感准备。

再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自己被困在孤岛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怎么做,并用笔将自己的方案记录下来。在他们充分展开了想象之后再带他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鲁滨孙是怎么应对的,与自己的方案对比一下,找对相互之间可以借鉴的地方,以这样个性化、情境化的方式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在找“不现实”和“可借鉴”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所以,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重感官,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多读:品读感悟,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读者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它既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直觉顿悟的过程,需要学生自行“读、感、悟”。所以,语文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体验,让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阅读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有所感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1.课内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和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平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略读和精读中掌握文章所包含的写作技法以及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感情。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以往“分解式”的讲析模式,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先让学生进行一次自主的初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自己解决生词释义、分段等基础问题,并在3分钟内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教师就围绕这些问题的解答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这一句的意义是什么,而“秃瓢”又为什么会冒热气。于是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哈热气的场景,他们一下就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头顶的温度与气温形成强烈的反差所造成的,是为了突出当时干冷的天气,表现骆驼队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在恶劣的条件下奔波的苦。一句短短的话仔细推敲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全文语境和文章背景对重点句子和语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进行深入挖掘,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阅读,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交流,让学生在这种精略结合的方式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课外阅读,重视积累与扩展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而语文的学习又对积累格外看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与学习的土地,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所学到的文学体裁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同体裁的文章,如学习了《七律・长征》之后,要求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于律诗的资料,并找几篇自己感兴趣的诗来读一读;在学了《将相和》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代议论文。而除了利用文本教材的资源以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旧书拍卖会等,在班级中建立起爱读书、多读书的学习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常态。

三、勤练:读写结合,内化能力全面开花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写作训练进行,强调能力的迁移与发展,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读写引导,给他们提供多样的练笔机会,内化阅读知识,强化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总结了三种情况:

1.随文拓展

“眼到、心到、手到”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边写,抓住灵感迸发的瞬间,将阅读时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可以是对该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下文的猜测,可以是对所描写的事物的看法,等等,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当读完一遍再回过头去看,然后整理出来,该查找资料就查找资料,该摘抄积累就摘抄记录,该自己感悟的就再次思考,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为写作积累经验,一举两得。如在记事或是写人的课文中就可鼓励学生进行扩写练习,将原文中略写的部分加以想象展开,丰富其内容和内涵。扩写途径包括留白处扩写、意象还原扩写、情感体现扩写等,只要是学生可自由发挥的“点”,都可以成为扩写的依据,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写作习惯。

2.感想抒发

写作就是人们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文字活动,唯有“有感而发”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激发读者的共鸣。而进行阅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读来促写。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完书之后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不管是课堂的阅读学习还是课外的阅读休闲,都要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不管是作为成长的回忆还是写作的素材,都是不错的办法。笔者建议教师在每单元的教学结束之后要求学生选取其中一篇课文写读后感,字数不低于500字。另外平时每周也要交一篇读后感,作为课外阅读的检查。长期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加深思想的深度,为语文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模仿创作

仿写是创作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将写作和阅读训练相结合,经常进行典例分析,指导学生借鉴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以信件的形式呈现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模仿原文也给联合国写一封信。而在熟练了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写信的对象,写一封信函,由此反映他们学习和应用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续写、文章改编成剧本等创造或再创造活动,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以致用的途径,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四、结语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自主扩大阅读量,并学会剖析理解,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习惯。最后在习惯性的读和写的相互促进下,实现能力的整体提升,这才是语文阅读的根本奥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01).

[2]周明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妙探微[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关注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