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教学探析

时间:2022-08-02 09:37:3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教学探析

摘 要: 21世纪,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提高新时期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国家整改教育策略,实施素质教育。动态生成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的角度分析动态生成性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 动态生成性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强调教学预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多面性,结合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进行教育活动。初中历史课程趣味性很强,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动态生成性。

一、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背景

(一)动态生成的原理

传统的教学大多被看做是程序性、延续性的过程,认为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学质量差。事实上教学的本质理念是对人的理解及对知识的传播,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可塑性强的认识活动。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是服务于学生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感知力和心理变化,改进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动态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水平,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期,渴望自由、独立,好胜心强,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他们感情丰富、想象力极强、偶尔会迷茫,而且兴趣广泛,接受力强,这些特点就为动态生成性教学提供了契机。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历史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其客观性很强,表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容易出现片面性理解的问题。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要注意引导,时刻掌握学生的动向及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另外,历史本身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历史课堂应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进行改编,不能以偏概全、拘于形式、本本主义,甚至只为考试而教学。

二、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落后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很多教师都能接受“学生中心论”这一理念,可是一到课程实施中,就会事与愿违,应对性不强,这可能与他们多年的教学理念有关,也许他们从心理上并不接受这一理念。比如在讲到古希腊的殖民扩张时,一个学生提问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貌似与本课程关系不大,有的老师面对这类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一般是不予理睬的,或者是含糊其辞,一句话代过,学生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并不能完全理解。既然教学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也积极提出了问题,老师就应该正面回答或者承诺课下好好与同学讨论,但事实令人费解。这种教学观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机智,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不浓厚。

(二)课程资源认识有限

由于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全面了解教学资源,有时候教师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是需要其他设备做辅助的,只注重设备的辅助而忽略多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是重要的辅助教具。但是这个教具不是为老师省力而设立,而是为了丰富教学方式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而设立的。一些老师为了省劲,讲课时在多媒体上呈现很多相关的历史人物图像及历史建筑建筑,而关于历史教学的重点却很少讲解,多媒体成了图片展示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型的教学工具还会不断出现,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教具,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需要大量图片和文字辅助教学,更需要教师的讲解及评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历史学科的有效学习,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三、动态生成理论下课堂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不能被扭曲,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样的资源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对课堂有积极的影响。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很丰富,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中,在互动中师生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有明显的错误,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式,给予回馈和纠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性语言和动态表现力,这些都是教学资源,传统的只看重文字的资料的教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新课标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二)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进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关系平等,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学生要树立“我和我的老师在关系上是平等的”这一理念,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教师要给予学生民主与自尊,这是动态生成课堂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好好体会,把握好掌控力,提高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效率。

(三)建立多元思维教育模式

历史不仅研究古今重大人物和事件,而且研究并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多线性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堂已经初步与其他科目建立了联系,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历史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鼓励学生多元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总之,现代教师应该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下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探索,注重开放性的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历史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郑亚春.关注初中历史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56.

[2]章杰.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2):59.

[3]李占军.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创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9):18.

[4]李占军.浅谈动态生成性资源与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创建[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2)51.

上一篇:华电十里泉发电厂:强化班组长培养 提升基层管... 下一篇:智能化短信平台在电企教培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