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03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时间:2022-08-02 07:29:11

12 103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摘要】 目的: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检测,分析并进一步讨论老年人梅毒阳性率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ELISA法检测的12 10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非老年组(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假阳性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7-0054-02

梅毒(syphilis)属于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ncopallilum,TP)苍白亚种,又称梅毒螺旋体,其形态呈柔软纤细的螺旋状[1]。自十五世纪在美洲被发现,梅毒成为全球分布的性传播疾病,其病程长、病症复杂,近年不断有梅毒低危人群梅毒阳性报道。本文通过统计了解本地区老年人TP-ELISA的假阳性率鉴别生物学假阳性现象,有助于提高老年梅毒临床诊断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番禺区中心医院2012年4-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TP-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的住院及门诊患者12 103例,其中男6152例,女5951例;年龄0~96岁;>60岁2958例(老年人组),≤60岁9145例(非老年人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用TP-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TP抗体,按不同年龄段统计TP抗体阳性患者。将212个TP-ELISA阳性结果血清,用TPPA(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法进行进一步确诊。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P-ELLISA试剂,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TPPA试剂,采用仪器是AusBio 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ELISA法检出阳性患者212例,其中经TPPA确诊188例,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04,P

12 103例采用ELISA法检出阳性患者为212例,约占总受检者的1.75%。阳性病例中年龄大于60岁者合计85例,占受检老年组的2.87%,占总阳性患者的40.09%;阳性病例中年龄小于等于60岁者合计127例,占受检非老年组的1.39%,占总阳性患者的59.91%。用TP-ELISA和TPPA检测的两组人群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LISA法:字12=28.64,P1

其中TPPA法确诊两组阳性分别为71例和116例,与ELISA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3.53%和91.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仅在人类传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通过不洁、接触、母乳和血液传播[2]。这种病原体通过粘膜或有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经淋巴系统及血液循环散播到全身,可以侵犯全身各脏器和组织病变。近年来梅毒等性传染疾病的感染在各年龄段都有所提高[3],为降低梅毒疾病的医院感染,现已规定凡是输血(供、受血者)、手术、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须进行TP血清学检测。

临床上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非密螺旋体抗体试验(NTrAT)和密螺旋体抗体试验(TrAT),主要针对Tp0326、Tp0453、新型Tp0453-Tp0326膜蛋白,根据其嵌合体的特点诊断梅毒[4]。

ELISA法检出阳性患者为212例,经TPPA确诊188,阳性符合率为88.68%;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04,P

用ELISA和TPPA检测的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人群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种方法都属于密螺旋体抗体实验,都属于TrAT,直接检测TP抗体。目前,TrAT试验所有的市售商品试剂盒中,除FTA-ABS配有吸收剂外,其他方法包括本次试验所用的TPPA、TP-ELISA都均未配置吸收稀释剂,待测血清均未用吸收剂吸除与非梅毒螺旋体交叉反应的抗体。即使对于TPPA阳性的标本,也不能简单的用正在或曾经感染梅毒进行解释。阳性结果只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和(或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的绝对依据[8]。

老年患者抗TP抗体呈假阳性给临床检验工作结果报告带来了困难,多种因素可引起TP抗体呈假阳性,注意鉴别生物学假阳性现象[9]。梅毒的诊断以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不能仅凭TP抗体阳性而诊断为梅毒,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临床老年患者抗TP抗体阳性结果应慎重,同时临床检验者应对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0]。

作为梅毒常规的筛查方法,ELISA法在老年梅毒检测中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即使是TPPA确诊试验阳性也不排除有假阳性可能。可确定的是ELISA法检测老年人(>60岁)比TPPA法检测的假阳性率更高。故实验室检验应注意与临床症状结合,以减少各因素造成的假阳性,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劳希,刘捷,卢家友.梅毒血清标志物实验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60.

[2]彭素真.46例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39-40.

[3] Fang L,Oliver A,Jayaraman G C,et al.Trends in age disparities between younger and middle-age adults among reported rates of chlamydia,gonorrhea,and infectious syphilisinfections in Canada:findings from 1997 to 2007[J].Sex Transm Dis,2010,37(1):18-25.

[4] Smith B C,Simpson Y,Morshed M G,et al.New proteins for a new perspective[J].J Clin Microbiol,2013,51(1):105-111.

[5]程俊.梅毒血清不同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48.

[6]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1-243.

[7]吉飞跃,钱开成,崔益祥,等.老年梅毒血清学阳性感染者218例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1096-1097.

[8]李节,李宁.老年性梅毒筛查阳性凝集试验复检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159.

[9]郑万方,张定子,张薇.老年患者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80.

[10]薛黎,曹文艳,曹玲,等.评价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9):1037-1038.

(收稿日期:2013-11-06) (编辑:朱姣)

上一篇:达索学术认证项目:助力职位与人才的双向沟通 下一篇:33例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