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棠象牙印章鉴考

时间:2022-08-02 05:32:01

近日从友人处获见一枚汪友棠先生刊刻于乙丑(1925年)的象牙印章,颇具研究价值,故将此资料公布出来,以供研究参考。

象牙印章的印面为方形,顶面略呈弧形,边长1.45厘米、高8厘米。配有原装牛角印盒,盒内分为两格,一格放印章,一格装红色印泥,印泥残存大半(图1)。印面刻三篆字,初步考释印文为“向志宏”,应为人名章。印章边款文字为:“莫道奉国无人,廷对谯玄辉两汉;自来离堆毓秀,功名王樾耀千秋。乙丑初春友棠刊于昌江坪陶轩”(图2~3)。

象牙印章的包浆自然,一面包浆呈金黄色,表面有细微的使用磨损痕迹。印盒的包浆也很自然,表面也有细微的使用磨损痕迹。从文物鉴定的角度而言,此象牙印章应为民国时期的物品。从落款“乙丑初春友棠刊于昌江坪陶轩”分析,乙丑,即1925年(民国十四年),“昌江”指景德镇,说明刊刻印章的作者是景德镇的汪友棠,而非外地同名或同字号的其他人。

汪友棠,名棣,又字有塘,生卒不详,安徽黟县碧山人,斋号修竹山房、修竹轩。擅浅绛人物、花鸟、人物瓷画,传世作品较多,活跃于光绪至民国前期。民国十五年版《黟县四志》人物传“程门”条下有:“后桂林人程士芬、碧山人汪棣,效法之亦有声。”可知其为程门学生。据熊寥《中国近现代名家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一书,目前发现的汪友棠瓷画作品,最早为光绪辛卯年(即光绪十七年,1891年),最晚为民国丙子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另据张兆祥《民国瓷器艺术鉴赏》(开明出版社,2007)一书,汪友棠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浅绛人物笔筒传世。此象牙印章作于1925年,正好处于汪友棠从事瓷画艺术活动的年限范围内。近现代从事瓷画创作的艺术家,多数都具有相当高的书画、篆刻功底,古代绘画讲究诗、书、画、印有机结合,许多书画家,同时也是篆刻家、治印能手。汪友棠作为一代瓷绘名手,在从事瓷绘之余,偶为友人治印,也合乎常理。

边款文字“莫道奉国无人,廷对谯玄辉两汉;自来离堆毓秀,功名王樾耀千秋”,来源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鹤山书院内礼堂两柱上的对联。联中提到的谯玄(?公元25年),字君黄,今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谯坝村人。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对《周易》、《春秋》尤为精通。早年作过奉国令(治所在今阆中市),在任期内勤于政务,尽诚爱民,深受百姓拥戴。西汉成帝时“廷对第一”,授议郎之职,《后汉书》有谯玄传。王樾,广元苍溪县青山镇人。少时勤奋好学,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中状元,任京畿大夫,旋升巡案。从印章边款内容推测,印章的主人应是广元苍溪县人,此人与汪友棠是好朋友,所以汪友棠在为其治印的时候,将盛赞苍溪县自古人才辈出的联文刊作边款。

落款“坪陶轩”,即汪友棠刻印章时所在的制瓷作坊名称。有趣的是,购得此印章的友人曾经收藏过一件“评陶轩”款的浅绛人物图提梁茶壶。壶身绘松下执杖老人,文字题识为:“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壬戌囗囗囗客次评陶轩出品。”器物底部印红色款识:“景镇评陶轩造”(图4~6)。印章上的“坪陶轩”字与瓷器上的“评陶轩”,虽然在文字上有出入,但应有一定的关联。从文意而言,当以“评陶轩”的文意通顺,而“坪陶轩”文意不通。有两种可能,一是刻印人将“评”字误刻为“坪”;另一则是作者刻的就是“评陶轩”,但因字迹磨损模糊,看起来似“坪”字,是笔者误读了。如以上推论成立,那么署“评陶轩”款的瓷器,虽然不能确定是汪友棠本人所绘,但可以肯定是汪友棠所在的作坊“评陶轩”所制,绘制瓷器的人应是汪友棠的家人或弟子。

上一篇:浅析守法精神 下一篇: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