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牙制品的识别与鉴定

时间:2022-08-12 03:37:07

古象牙制品的识别与鉴定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堪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随着我国文物市场不断地升温,象牙制品的仿冒品也不时出现。鉴于此,笔者简单地从象牙制品的颜色、工艺特点及款识等方面谈谈识别象牙制品的几点拙见,仅供藏友参考。

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这里主要谈两个方面:其一、象牙与其他骨制品。象牙在其横截面上有其自然的网状交叉纹和人字型纹理,而其纵截面上则是不规则的平行波状纹。象牙有其自然的蜡质状光泽,是任何作假做不来的,其蜡质状越透明,水头越足越好,精致的象牙雕件有一种柔和美丽的半透明的暖色外观。而骨制品没有象牙所特有的人字纹、网状纹,且质地粗糙,光泽枯槁。此外由于其骨壁较薄的缘故,一般只能制成短小的筷子,团扇和羽毛扇的扇结、扇柄以及小形的挂件等。其二,新旧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此外在鉴别牙色时,我们还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观其色泽老化的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有此方面的差异,这就为我们鉴别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黄还是人工做出来的,提供了一个标识。

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观音面相端庄,双目微闭,眉低卧,耳垂肩,亲善中透出一丝庄严。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软弱,面相也圆润不够。

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甚至用“龙骨”新做,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四、款识辨析。第一种为后加款,是古玩作伪时常用的一种手法。其做法是在一幅无款的作品上添加名家的款印以增其值。物是旧的,后添的款是新的,如果不加做旧的处理,两种色泽的新旧程度会完全不一样。旧物已有自然包浆,而款的笔墨痕迹则火气很重,也是很容易比较它的真伪。如果经过了做旧的处理,就不能仅作表面的比较,而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感觉。因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陈旧与短时间内人为的速成陈旧,其效果毕竟是不一样的。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可以打个比喻,农家放养的鸡与养鸡场里的鸡吃起来味道就大不相同。同理,长年陈旧画的笔墨与人为速成陈旧款的笔墨,它们“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此外藏家要想更多地了解新旧象牙的辨识,就应多去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去看看象牙制品,各时期的造型、纹饰、图案、款识特征,与市场中所见到的相对比,就不难辨识老器与高仿器的区别。(责编:石晓)

上一篇:“微电影”大行其道 下一篇:三款老团泥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