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松解配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2 03:57:54

刃针松解配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以刃针松解为主,配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施行刃针松解加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刃针加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关键词】 颈性眩晕/治疗; 刃针松解; 颈椎定点微调手法

【中图分类号】R3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72-02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及从事低头作业人员的好发病[1]。自2010年5月~2012 年 12 月,作者对 100 例颈性眩晕患者采取刃针松解治疗颈项部软组织损伤,结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纠正小关节紊乱的治疗,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32例,女 68 例。年龄 23~72 岁,平均 42岁。有长时间低头工作史者 93 例,喜高枕者 7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并伴有颈后部酸、痛、胀等不适,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合并头痛者20例,视物不清者 18 例,上肢麻木者 32例。病程2个月~12年,平均1.8年。100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和双斜位 X线片检查,32例作颈椎 CT检查,25 例作颈椎 MRI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者 92 例,椎体边缘增生者 86例,椎间孔变窄、小关节半脱位者45例。

2 治疗方法

2.1 刃针疗法:患者坐位,颈椎前屈,术野消毒,在寰椎棘突至 C7 棘突上寻找敏感的压痛点、弹响点作为进针点,刀口线与颈椎棘突顶线平行,针身与颈部平面垂直进针,达颈椎棘突骨面,作左右横行剥离松解。再将刃针退至项韧带机化、钙化点处,作纵行切开松解。在项韧带两侧缘、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浅层肌和深层头半棘肌的分布触诊,确定肌纤维组织的挛缩、肿胀、压痛范围,用刃针对这些损伤点进行纵行切开松解,对较大的硬化点作小幅度的横行切割松解。重点松解“二突一线”,二突就是 C1 横突后结节和 C2 棘突,一线就是下项线。每周1次,1~3次为1疗程。[2]

2.2手法治疗: 主要采用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后凸的关节突内下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度,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完成微调手法[3]。每周在刃针治疗之后手法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2.3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口服,每日两次。并嘱卧床休息,避免声光刺激,保持舒适的,禁止进行长期低头劳累的动作。口服十天为一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实用脊柱病学》[4] 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标准,依据颈椎功能情况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级。

①治愈: 眩晕完全消失,无失眠、枕项部疼痛、头痛等症状,恢复工作,X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②显效:眩晕基本缓解, 失眠、枕项部疼痛、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或接近正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基本相等。③好转: 眩晕有所缓解,失眠、枕项部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口服药物治疗,X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④无效:眩晕无缓解或加重,失眠、头痛等症状无明显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X线复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距离不等。

3.2疗效评定结果: 病例总计100例,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平均1.2个疗程。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评定 、治疗组病例50例,治愈26例,占52%;显效12,占24%,好转 9例,占 18%;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

对照组病例50例,痊愈20例,占40%;显效14,占28%,好转8例,占 16%;无效8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

4讨论

颈性眩晕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长期的焦虑、紧张、劳累及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导致颈伸肌、项韧带及环枕筋膜等软组织积累性劳损,而发生挛缩、机化及钙化,其辅助肌肉的支承作用,限制颈椎前屈及维护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均减弱,颈椎的生理曲度将逐渐退变伸直,甚至反张。在此退变过程中,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机制失调,颈椎复合关节的功能失稳。一方面易引起颈椎小关节、寰枢关节错位或半脱位及钩椎关节错缝;另一方面颈椎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前者关节囊被拉紧和撕裂、滑膜受撞击而出现滑膜和关节囊肿胀,引起无菌性炎症,后期发生关节退变,产生小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使椎间孔缩小 可伤及脊髓、椎动脉、神经,根。颈椎椎管较宽大 ,颈椎间盘轻度退变膨出 或突出及椎体后缘、小关节轻度骨质增生可能累及膜囊,但达到一个新的生理病理平衡状态常无临床症状。而当头颈过度屈曲时 硬脊膜和神经根受到牵拉 并与突出物相互磨擦 而引起无菌性炎症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本组采取刃针松解项背部软组织的机化、钙化及挛缩点结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矫正寰抠关节、小关节错缝、半脱位促进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平衡促使颈椎向自然痊愈转归。枕下三角肌痉挛和寰枕筋膜挛缩是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5]。临床表现为头晕和枕部顽固性疼痛。颈椎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上的椎动脉孔后 经两则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走行 穿寰枕后膜人颅内。枕骨大孔的后侧边缘和寰椎之间有一个间隙,因此椎动脉在寰椎动脉沟里很宽松。在枕骨和寰椎之间仅有前后方向的屈伸运动,在矢状面上作上、下点头运动,对于会计师、打字员等低头工作人员其颈椎的运动发生在上颈椎即头颅到C3之间。因此颈部积累劳损极易造成枕寰筋膜损伤。当环枕筋膜退变挛缩时这一间隙将变狭窄, 椎动脉就会受到挤压 ,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由于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也从此筋膜穿过因此 还伴有枕神经痛的症状。刃针松解“二突一线”及颈椎定点微调手法可解除项筋膜及头后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对椎动脉的挤压,纠正小关节紊乱,从而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刃针松解配合颈椎定点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疼痛少、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兴,王会军.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J〕.中医正骨,2005,17(8) :34.

[2] 田纪均.刃针疗法〔M〕.香港:世界医药出版社,2001,5.-8

[3] 刘洪波,沈国权 沈国权与脊柱微调手法[J],按摩与导引,2007,30(9):29

[4]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20-323.

[5]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28―538.

上一篇:臂丛阻滞加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50... 下一篇: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