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物理教材内容重构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2-08-02 02:53:08

刍议高中物理教材内容重构的优化策略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重构方式的不同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恰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进而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与生机?这是高中物理教师在工作中思索最多的问题之一.

1 教材内容重构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教材内容的重构?从高中物理教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从物理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本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程度地增删、替换、加工等处理,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更好地匹配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当地的教学条件,最终形成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时,要求教师自身要能充分领会和把握课标内容及其内涵,应该勇于超越对教材的机械化解读,要敢于以创造性的思维和开拓性的精神来使用教材,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重构的过程其实是连通“教材”和“教学”的桥梁,是将教材专家所设计的“标准化的理想课程”转化为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具体化的实践课程”;这属于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积极进行接受、理解、筛选、批判和创造的复合过程.

2 优化教材内容重构的基本宗旨

重构教材内容是教师所特有的一项课程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不能被滥用.教师如果是依据个人经验和喜好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和替换,彻底脱离课程标准的指导,没有切实地研究学生的需求与发展,那将是物理教学的失败.所以,高中教师在对物理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时,必须坚持这样的宗旨:结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来深刻解读教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重构教材内容的两块基石;教师在对知识的外表进行重构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掘知识的内涵,将重构工作引入教材内容的内核;重构工作不仅仅要覆盖具体知识,更要涉及本体知识的重构;重构工作不仅要突出物理认知的工具属性,也要凸显其价值属性;教材内容的重构必须汇聚于三维目标体系的达成,而并非应付考试.

3 优化教材内容重构的基本策略

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必须是深入研读课标、精心分析教材之后的再创造.所有的重构工作都是新型教材观的一种体现,这也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尊重,也体现着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敬畏.具体的重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另辟蹊径,多角度转换理解教材的方式

高中教师对物理教材进行的重构工作往往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有很大关系.任何一种重构教材内容的操作都是以特定的“教材观”和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优化教材内容的重构工作,就不能止步于对教材单一性、片面性、离散型和肤浅性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通过创造性的思维,灵活地对教材进行理解.

(1)从内容角度上看,教师要正确地去分析教材内容的基本性质与类型以及存在价值;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分析教材内容的具体要素以及结构形式,搭建起与知识相关的框架;教师也要能切实把握住知识的本体和具体;教师还要充分探索教材内容中的隐性教育价值.

(2)从行为角度来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要综合地分析各方面内容.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分析教材,不但要重点关注教材的核心内容,也要切实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切不可以点带面,停留于重点知识止步不前.

(3)从水平角度来看,教师要及时检测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关键是以下三点:透彻、简洁和准确.所谓透彻,即教师要确保已经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并能充分运用教材;所谓简洁,教师能将错综复杂的物理关系整理得简明清晰以便学生的理解;所谓准确,即教师要能立足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性来实施重构工作,不能随性理解,导致重构上的谬误.

3.2 精心挖掘,多维度实施对教材内容的提炼

教师在同一内容进行分析重构时,要注意以下四类知识的提炼.

(1)事实性知识.所谓事实性知识,就是一种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的知识类型,它是一种只能在观察中习得的内容类型,存在于过去和当前,且无预测价值,但是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基本要素.因此事实性知识的特点是孤立性和基础性,其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例如,形变可以分为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

(2)概念性知识.相比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物理学里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知识,这也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的重点所在.例如《力的合成》一节,“共点力”这一概念就属于概念性知识,教师对其进行重构时,就需要以物理事实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切合学生经验的实例,并且能发掘概念的关键性特征,即准备正反实例让学生来区分哪些力属于共点力,哪些力不属于共点力.

(3)方法性知识.当前教学实践中,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也普遍接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他们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高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与实验、科学抽象与建模、逻辑思维与数学推理、科学假说和检验等等,此外还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方法,教师在对教材内容重构时,要对一些隐性方法进行显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渗透.例如,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有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基础,教师在对《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教材内容重构时,一方面要意识到控制变量法对该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恰当地设计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尽量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经验基础完成实验框架的搭建.

(4)思维性知识.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活动就叫做思维,它是基于事物表象或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认识过程.如果说上述方法性知识属于一种问题解决的工具,那么思维性知识就是问题解决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时,必须重视此类知识的存在,它能够引导学生突破某些疑难障碍,更快地探究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物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界的和谐与简洁,这一思想催生出大量的物理成果.例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是很多问题处理的关键在于学生以最简洁、最特殊的模式去试探性地解决问题,并以此打开了问题的突破口,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对教材重构时就要关注相关思想的存在.

本文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优化高中物理教材内容重构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对各位同行的教学工作起到一些参考作用.・微机辅助教学・

上一篇:库仑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举隅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