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冰雹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02 02:17:30

昌乐县冰雹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 通过对1971―2015年昌乐县的冰雹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昌乐县冰雹发生的规律以及对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冰雹灾害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农作物;应对措施;山东昌乐

中图分类号 S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67-02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n hail meteorological data in Changle County during 1971 to 2015,the occurred rule of hail and the effects on corn,wheat and other crops caused by hail were concluded,the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disaster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hail damag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crop;countermeasures;Changle Shandong

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冰雹,属中小尺度天气且局地性很强,在24 h内任何时间均可发生。冰雹灾害是昌乐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冰雹常常伴随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给农业、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根据昌乐县1971―2015年降雹记录及冰雹灾害资料,分析冰雹对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具体影响,进一步研究应对冰雹灾害的措施,以提高防御冰雹灾害的能力。

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1971―2015年的冰雹资料来源于昌乐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和民政局冰雹灾情报告(日界按20:00处理)。因冰雹灾害资料中冰雹特征记录不完整,其所用资料仅为昌乐县气象局本站点冰雹记录,分析冰雹灾害所用资料为昌乐县境内的降雹资料。

2 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

2.1 年际分布特征

1971―2015年昌乐县共出现32个冰雹日,年平均降雹日为0.7 d,最多为3 d(1986年、1990年、1993年、2005年)。由图1可见,昌乐县近45年冰雹日数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冰雹日数以0.20 d/10年的趋势减少。按年代际分析:1970年代最多,平均1.1 d;1980年代和1990年代接近常年略偏多,平均0.8 d;2000年代偏少,平均0.5 d;2011―2015年最少,平均0 d。

5年滑动平均显示冰雹日数为波动下降。1971―1976年为上升趋势,1975年和1976年升为次峰值;1976―1985年呈下降趋势;1985―1994年呈波动上升为峰值,1994年为峰值;1994―2004年持续下降;2004―2005年小幅上升,2005年后呈稳定的小幅下降趋势。

2.2 月际分布特征

由图2可见,昌乐县冰雹一般出现在2―11月,集中发生在5―7月,10月又是一个次集中期。6月冰雹日数最多,占降雹总次数的29.3%,其次是5月,占17.1%,2月和11月冰雹较少,占2.4%,3月冰雹最少,日数为0。冰雹最早日为2月28日,最晚日为11月25日,以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现次数最多。

2.3 日分布特征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的结果,对昌乐县冰雹每日发生的时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其多发生时段为13:00―20:00,其中降雹次数最的分布于15:00―18:00时段内,此时间段内发生的冰雹约占日降雹次数的60%。因此,乐昌县内发生的冰雹属于午后多雹型。

3 冰雹的区域分布特征

3.1 冰雹路径

历史上,昌乐县主要有3条降雹路径:一是自寿光纪台镇入境,在尧沟镇铁路以北加重,而后沿铁路东移,经昌乐镇到朱刘镇,从孤山北部向东出境;二是从南郝镇东部到乔官镇,在方山的西坡加重,然后到马宋境内,随后消失;三是从北岩镇以西的黄村南入境,向南或向东南,在淳于加重,此条路径有时在北岩南部或唐吾镇的西北部起,到唐吾的马驹岭一带加重,然后到红河,随即出境。

1980年代后,随着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冰雹路径逐渐南移,主要有2条明显的路径:一是从临朐县入境经白塔、高崖到平原,在平原加重,而后向东出境;二是自北岩西部入袭,经唐吾、朱汉,后到红河,或者经唐吾到高崖、白塔,最后出境。

3.2 冰雹灾害分布

1971―2015年昌乐县境内共出现61次冰雹灾害。从空间分布来看,南部多于北部,这与1980年代后冰雹路径南移有关。位于昌乐县最南部的红河镇雹灾次数最多,为13次,占雹灾次数的21.3%,其次是位于昌乐县南部的唐吾镇,为10次,位于昌乐县北部的朱刘镇和城南街道最少,为2次,仅占雹灾次数的3.3%。

4 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雹块自空中降落,具有较大的动量,砸伤作物的茎、叶、果实;二是大量寒冷的冰块积压在地面,形成根部的冷温层,溶化时又要吸收地面的热量,使地表温度急剧下降,冻坏作物的根茎;三是地表受雹块的撞击,土层变硬,不易空气流通,使作物根部缺氧;四是降雹是强对流天气,雹云后部的下沉气流,常常形成7~8级的偏北大风,也对农作物形成严重的危害[1]。

4.1 玉米

4.1.1 苗期。玉米苗期根系少且植株较为弱小,因此抗逆能力较差。此时遭遇雹灾,幼苗叶片常出现机械损伤,影响光合作用;地面土壤被冰雹砸实而引起板结,不利于根系的生长,从而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会死苗。但对于存活的幼苗,其恢复生长能力很强,对产量影响不大,减产可达到10%[2]。

4.1.2 穗期。玉米穗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此阶段受到冰雹灾害,不仅易引起叶片和茎秆的损伤,影响植株的光合能力,降低营养输送,造成穗粒数降低。如果是大喇叭口期遭遇雹灾,影响小花分化,将导致成穗粒数大幅减少,引起减产。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雹灾试验,处于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在全株50%叶片受损的情况下,穗粒数降低18.9%,千粒重下降4.2%,减产幅度达28.8%,对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3]。

4.1.3 花粒期。处于花粒期的玉米,以生殖生长为主。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开花、散粉、吐丝、受精、籽粒形成以及成熟等过程。若此阶段受雹灾,会降低绿叶面积,缩短叶片功能期,直接影响正常授粉结实及籽粒发育,造成空秆率上升,穗粒数下降,千粒数降低,对产量影响仅次于大喇叭口期。同时,冰雹还会砸伤果穗,导致籽粒发生霉变,影响产量。

4.2 小麦

昌乐县的小麦5―6月中旬为抽穗至收获阶段,而此时正值冰雹多发期,正是小麦受其危害后难以恢复或不能恢复的时期。小麦抽穗以前受灾,对小麦的损失较轻。小麦抽穗以后受雹灾,常常因冰雹砸落穗头而损失较重,尤其是乳熟至收获时期的小麦,遇上大的冰雹,会因麦粒被砸而散落到地面上,造成小麦绝收。

5 应对措施

5.1 加强冰雹预测预警

气象服务信息是各级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进行防御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是指挥广大农民采取相应的防雹措施,进行防雹减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及冰雹发生的特征规律,建立精细化格点预报预测业务,做出准确的冰雹预报,并运用气象雷达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冰雹预报服务和预警信息,增强早期预警、提前防范的能力,以便各级领导正确决策和有关部门组织群众进行防御冰雹灾害,努力减轻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4-5]。

5.2 开展人工消雹作业

当监测到有冰雹发生时,气象部门要抓住有力时机积极开展人工消雹作业,达到大冰雹化小,小冰雹变成水滴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雹灾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5.3 改善小气候环境

根据冰雹发生有“走老路”的特点,在多雹地带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使地面增温缓慢,不易产生强对流,破坏冰雹形成的地形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的目的。

5.4 灾后及时查看灾情,抢时组织田间生产自救

首先摸清受灾作物品种、面积、灾情轻重程度,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抵抗雹灾能力决定是否毁种。遭受雹灾后的作物,原则上尽量不要毁种,如确需毁种,要根据降雹季节、作物品种、生育期长短、生产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替代品种或救灾作物,抢时播种。如因降雹季节晚而不能保证替代品种正常成熟时,可改种其他早熟作物。如小麦改种春播作物等。不需要毁种的,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除田间残枝落叶,清理泥土埋压枝叶,抖掉枝叶泥土,扶正植株,并借墒追施速效化肥。

5.5 加强田间管理

作物恢复生长发育后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层,中耕时要深浅结合,作物苗期要深中耕,作物旺盛生长期要浅中耕,以免损伤根系。增加追肥次数和数量,提高土壤肥力,促使作物生长。适当喷洒增温剂,提高地温和作物体温,减轻冷冻带来的危害[6]。

6 参考文献

[1] 山义昌,王潇宇.山东省潍坊市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J].灾害学,2001,16(4):53-56.

[2] 王春乙,娄秀荣,王建林.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37-43.

[3] 卢丽萍,程丛兰,刘伟东,等.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73-1578.

[4] 肖蕾,郭晓超.遵义市冰雹的时空分布及防雹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76.

[5] 曹立新,刘新强,张磊,等.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2):21-24.

[6] 刘智娟,刘硕.宁城县农作物生长季气候影响评价[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97-98.

上一篇:心电图对肺栓塞首诊的价值 下一篇:甘南州白龙江与洮河沿岸藏红花引种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