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皖南建筑之古民居

时间:2022-08-02 02:07:21

探析皖南建筑之古民居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24-01

摘要:皖南黄山脚下以及周围的歙县、休宁、黟县等地,古时为徽州所在地,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徽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各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民居。

关键词:歙县;古民居;皖南

一、皖南古民居的分布模式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梦里江山,更是徽州境内的天人合一。800多年来积淀的徽州主体特征,有着其深厚的文化蕴涵,古徽州建筑,新安医学、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菜徽剧和徽州民俗等都是其突出的载体,可惜其中有的已经渐行渐远了,有的正在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留在人们心中最直接最现实的徽州文化恐怕只有徽派建筑了。在皖南腹地来回,感受到徽州的山水,皖南的徽派建筑就是徽州最大的特色。徽州建筑鼎盛于明清年间。这一时期发展的建筑有两大特点:一是体现了商人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明万历以前,徽州人生活以节俭简朴著称,但随着徽商经营于都市,亲历繁华,激发了他们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致使建筑趋向豪华;另一特点是建筑中渗透了儒学文化――由于这个时期的徽商经济儒学文化,成为徽州物质与精神两大支柱,因此,造成徽派建筑色彩上素洁雅秀、造型上别具一格,布局上紧凑通融,结构上奇巧多变,装饰上精致多姿。

皖南古民居的群落规模一般不大,多是十余户人家,较为松散地分布在某一山间的平地或者山坡上,不像北方的村庄里,房接房,屋连屋,而是各户之间留有一点点距离。这样的建筑特色是山里的地势使然,建造房屋时,必须因山势而建,没有北方的平整地,就不能够建造北方式的村庄;同时留下一点距离还可以防火。也有相当的一部分皖南民居是建在山间的阔地上的。它们一般规模较大,约百余户人家聚居,村庄里的道路较窄,建筑风格依然是青瓦白墙和马头墙,只是平地上的皖南民居,多以水为伴,村里多池塘沟渠,恰好可以用来形容皖南民居的又一特点。

二、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皖南民古居基本上是“白墙、青瓦、马头墙”。白墙,是指皖南古民居的墙壁多是白色的,没有一点杂色。 皖南民居的墙不仅白,而且形状是奇特的,都是采用“马头墙”,所谓马头墙,就是山墙呈方形,高出屋顶,可以把任何相连的两处房屋隔开。这正是皖南民居能够防火的主要原因。青瓦,是指皖南古民居都是采用黑色的小瓦,瓦面青黑,呈拱形,是用泥烧制而成的。皖南古民居的分布是有特点的,它没有固定的朝向,它总是因山势的变化而定,不仅是朝向,连聚居的群落的大小,也是取决于山势。

皖南古民居一般是四合院式的结构,只留一个门。可以从大门进入院内,院内留有天井,天可以采光,增加室内的光亮,又可以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可以晾晒东西,也好让屋顶的雨水流入自家的院内,皖南人相信“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古老的说法。皖南古民居,不论是高大或是低矮,不论是成群或是单独建造,对外一律不留窗户,就是有窗户,也是留在自家的院内,据说这样可以防盗;特别是家境较好、男人长年在外做生意的人家,更是不会在墙上留下窗户,一大家人合住在一个院内,只能从一个大门进出既可防外贼,对内又可以防止“红杏出墙”。

三、古民居建筑中蕴含的“风水”意义

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皖南民居俨然成了追忆历史的化石。皖南民居的形成与徽商的兴起密切相关,欣赏民居有不同的角度。单从风水与建筑的关系来看,就有许多妙中之妙,折射着皖南文化和儒商的心态。皖南民居与整个周遍山水的环境很融洽,在村落的选址上古代的规划师和建筑工匠们有着一套秘诀--“寻龙、觅水、察砂、点穴”,比如说,皖南的民居建筑在朝向、开门、天井、装饰等方面有很多讲究--大门朝向忌正南向,在儒商们看来“南方属火、而火克金”; 忌面对大路、恶物(险山、怪石), 于是“泰山石敢挡”、“照妖镜”就应允而生;其他“四水归堂”的天井都成了商人“聚财”的心理写照。人们为了防止“气”随水流散,往往在村口等地的水口重点筑亭、建塔、修桥以锁村气。

皖南歙县、黟县的古民居体现了典型的江南风格。民居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等)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皖南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照之精”,不愧为中国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大片的古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飞金重彩、精雕细镂。巷门幽深、青砖甬道旁古朴的店铺、参天的古树和爬满青藤的庭院墙头,构成一幅完美的“中国画里的乡村”,反映出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几百年前古徽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世风民俗。

四、结语

通过认识皖南的古民居,不仅能了解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可以了解以古山岳文化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融合所造就的文运繁昌的新安文化。徽州民居建筑艺术带来给我们带来的是美的感受,它们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参考文献:

[1]邓卫华.皖南村落园林与居民庭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18期

[2]胡倩,杨大禹.皖南古村落居民建筑装饰形成因素探析[J].山西建筑.2009年第24期

[3]詹学军.防火功能在皖南古民居村落设计中的意义[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陈雪杰.皖南西递古民居建筑环境探析[J].住宅科技.2008年第3期

[5]刘艳娟.皖南古民居村落景观构成特征及其规划启示[J].规划师.2008年第7期

作者简介:马月,(1986.2―) 女,汉,江苏宿迁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09级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人口研究。

上一篇:浅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