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8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2 01:03:10

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86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患者12周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就诊于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的慢性肝病患者86例,其中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例,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伴肝内胆汁淤积79例(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妊娠肝病等),均给予优思弗500mg/次,3次/日,口服,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乏力,纳差,腹胀,瘙痒症状变化以及血清ALT, AST, ALP, GGT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数值变化,观察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对比治疗8周和12周上述指标,比较疗效。 结果 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疗效明显,12周疗程疗效优于8周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优思弗;慢性肝病;治疗;临床

所有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主要对慢性肝病的预后有着重大影响的环节之一, 与发生肝癌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慢性肝病进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多有胆汁淤积的表现,为了探讨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疗程疗效,我们收集了86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随机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3月就诊于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的慢性肝病患者86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6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为(31.8 6.5)岁,其中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7例,占了8.14%,(其诊断符合2009年欧洲和美国同时制定的PBC新指南,即血清AMA阳性,肝酶中ALP升高,肝活检有非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小胆管破坏)【1】以及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79例,占了91.86%, (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炎,妊娠肝病等)。

1.2检测方法

本组8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均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观察指标

本组86例慢性肝病患者均接受优思弗500mg/ 次,3次/日口服,治疗前及治疗8周,12周时乏力,纳差,腹胀,皮肤瘙痒症状得到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无及血清ALT、 AST、 ALP、 GGT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胆汁酸指标变化。

2.结果

86例慢性肝病患者在治疗8周与治疗12周时,分别有90% 、92%患者的乏力明显消失,90%、90%纳差得到改善,80%、90%的腹胀得到减轻,40%、45%皮肤瘙痒明显减轻。2%、3%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经过补液治疗后腹泻症状得到减轻。(如图1和图2所示)ALT、 AST、 ALP 、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指标均有明显恢复。而且12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8周的临床疗效。(如图3和图4所示)

图1 优思弗8周疗程

图2 优思弗12周疗程

图3

图4

3.讨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Friendman在对肝纤维化进行论述中,明确指出肝纤维化能够逆转,但是肝硬化不能够逆转。所以说,治疗慢性肝病的实际就是预防肝纤维化的一种治疗。在还不能确定哪种方法能够有效根治原发病的时候,减缓、防止、逆转、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发生程度和活动度进行判断,现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肝组织的病理进行活检。但肝活检存在相对危险性,在国内还无法实现推广应用,同时对肝组织的病理进行活检不能重复比较,导致取材存在较大误差,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肝窦基侧膜和毛细胆管膜,肝细胞骨架均会发生改变,肝细胞旁的通透性增加,胆汁分泌调节异常,毛细胆管以及肝内胆管发生阻塞,从而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病与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的积聚有关,这些胆酸由于去垢作用而引起肝细胞损害。其病因可以为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酒精性,遗传代谢等有关。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黄疸,皮肤瘙痒,肝酶中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指标升高。我们知道,正常胆汁酸代谢过程中,初级胆汁酸中的鹅去氧胆酸和次级胆汁酸中的脱氧胆酸、石胆酸属疏水有细胞毒性胆酸。而初级胆汁酸中的胆酸和次级胆汁酸中的熊去氧胆酸为亲水无细胞毒性胆酸。优思弗的主要成分为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为鹅去氧胆酸(正常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的7-β异构体,它是人体内源性亲水性的次级胆汁酸[2],属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增加胆汁酸分泌,并使胆汁成分改变,口服后主要在空肠上段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其吸收与胆汁淤积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疗效主要取决于胆汁中熊去氧胆酸的浓度【3】。它是一种无毒性的亲水胆酸,能竞争性地抑制毒性内源性胆汁酸在回肠的吸收,通过激活Ca离子与蛋白激酶C组成的信号网络,并通过激活分裂活性蛋白激酶来增强胆汁淤积肝细胞的分泌能力,使血液及肝细胞中内源性疏水有细胞毒性胆酸浓度降低,从而达到抗胆汁淤积的作用。UDCA还能竞争性地取代细胞膜上的毒性胆酸分子,防止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受到更多毒性胆酸的损害。上述作用具体表现在(1)细胞保护作用:UDCA结合物能明显减轻疏水胆酸诱发的肝细胞的细胞溶解,减少培养鼠和人类肝细胞由毒性胆酸所诱发的细胞凋亡。(2)膜稳定作用:UDCA可防止胆酸诱发的线粒体膜渗透性改变,通过膜稳定作用来防止毒性胆酸诱发的线粒体膜,基底膜和小胆管膜的损害。(3)抗氧化作用:UDCA能抑制毒性胆酸引起的肝枯否细胞激活,还能增加肝细胞谷胱甘肽和含硫醇蛋白的水平,防止肝细胞的氧化损伤。(4)免疫调节作用:UDCA通过降低疏水胆酸的刺激作用间接抑制并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直接抑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拮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作用,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促进其转化排泄。基于上述原理,优思弗对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伴胆汁淤积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较好。且12周疗程优于8周疗程。这一结果与茅益民,邱德凯等对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4】及徐国光等所做优思弗治疗肝源性黄疸的临床研究基本一致【5】。在治疗过程中有3%的患者最终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但所有患者通过口服补液盐支持治疗后,腹泻均得到控制。

总而言之,优思弗能够抑制纤维形成,有效阻止并延缓肝硬化的发展,从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对比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在服用UDCA后,明显降低了发生食管静脉曲张概率,UDCA的服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是明显。

参考文献

【1】 陶小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中华肝脏杂志,2010,5:327.

【2】 时青云,中国处方药,2003;(7):74-76.

【3】 马建婷,中国药业,2003;12(6):64-65.

【4】 Jia-Horng Kao. Role of viral factors in the natural course and therapy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07 :2065-2066.

【5】 Assem M. El-Sherif,Mohamed A. Abou-Shady,Ashraf M. Al-Bahrawy,Reda M. Bakr,Abdel-Moneim M. Hosny. Nitric oxide level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oesophageal varices[J]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08:519-520.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及围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