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时间:2022-08-02 11:33:35

谈学生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摘 要: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提升是关键。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全面地发展从而成为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生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211-01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成人成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更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要谋求生存和发展,抓好“管理”环节是关键,尤其是学生管理。而学生管理要抓出成效,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标志一个学校管理水平,也在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断强调民主办学和管理的今天,学生管理应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就是要理解“强调人的价值,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人是世界的根本”这一理念。党的十报告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多次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达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利益双赢的目的。就学生管理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在管理中,要把学生当做教育对象和服务主体,并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充分体现管理“人性化”。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面临“三难”困境,即“难招,难教,难管”。学生的素质偏低,学习风气不浓的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留守或单亲家庭子女,受到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加上前期学段教育不到位,使他们沦为“学困生”或“问题生”。

3 学生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个体的角度讲,要求辅导员摸清每个学生基本情况,针对特定对象建立重点学生档案,采取因材施教,进行个体区别教育。对“学困”和“问题”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以及同学应多关心、多爱护,特别是管理工作者要多一些亲切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细致少一些大意;相处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亲情、友情、师生情,感受集体的温暖,促进他们人性的回归,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后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学生心理活动错综复杂。他们或因对前途感到迷茫而产生抑郁,或因较为底层的高职教育而感到自卑,或因社会的成见而丧失上进的希望。这些学生往往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学校不少恶性事件就是这些心有暗疾的学生引起的。所以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老师要在摸清每个学生心理动态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通过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与辅导,进行个别区别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2)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以民主、平等的精神,在管理中公平地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学生。管理者应坚持法治理念,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权利,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让学生自觉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鼓励他们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活动和竞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让即使是有“歪才”的学生也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并能感受他人的尊重与敬仰之情,从而重拾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3)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就是要服务育人。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服务;并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贯穿于服务的过程之中,坚持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观念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为了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所以管理者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工作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主体。

(4)在校园和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用文化管理人比条条块块管理人,更能体现管理的人性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沉迷网络,寻衅滋事,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加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易冲动。所以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要经常给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养成教育等,开展公益活动和竞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用文化的手段来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在班内,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集体的力量,形成民主的氛围,事事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热情,人人参与,民主管理,形成一个积极和谐的班集体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把学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必须与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相互配套,共同发展;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的管理精神;用心管理,即教人要有责任心,育人要有爱心,待人要有诚心;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谢媛媛.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64-66.

[2] 潘志安.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8(1):89-90.

[3] 陈立栋,史李梅.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07(37):15-16.

上一篇:职高农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论智能小车系统对单片机辅助教学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