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时间:2022-08-02 09:54:45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摘要:着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胆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改革教学方法;鼓励提问题

中国分类号:G623.31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调味品。小学英语教师应采取一切可用的办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着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从而促进其学习注意力的转移。

有些学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跟不上,成绩上不去,他们的特点有: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对头。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日常生活用语、日常用品等单词入手,由易入难,让学生感到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辅导时的态度十分敏感,教师在辅导时言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待学生时,要一个态度,对他们要一样热情、耐心,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做到“以情感人”,调动学生问的积极性。三是适时适度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和赞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二、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英语教师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但对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方式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一)“动”、“听”结合法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是儿童的一大特点。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动”、“听”结合的方式。即把知识融会在动作与游戏中,用形象记忆让孩子在动与玩的同时长知识,加深记忆。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时,可以做画画的游戏,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个器官并讲出它的英文名称。再如讲完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给大家看。这些游戏旨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丰富有趣,利于记忆。(1)利用英语进行教学,配合体态语言,中文翻译辅导教学;(2)利用直观教具、实物、图画和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等声像设备进行教学;(3)根据教材,寻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情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学生提供英语交际场所;(4)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角、唱英语歌曲、玩英语游戏等。这样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鲜明、具体地显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使所学知识易学、易记、难忘,从而有力地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语言。

(二)说、唱活动把学过的内容编成顺口溜,对学生来说,要比让他们机械地朗读更受欢迎。

在课堂上,小学生唱英文歌曲既能让他们得到放松,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语言内容。教师还可以把小学生熟悉的中文歌曲进行改编,利用原有的曲调,填入新的英文歌词,简单易学。另外,还可以进行表演,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唱歌。这样,就把唱歌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三)戏剧表演法。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课文和对话的内容不易记住和掌握,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一名或几名学生头戴人物(动物)头饰和面具,一边放录音或朗读,一边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样通过形体和语言、想像与感受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寓教于乐、乐中育人的目的。

(四)学生主体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如让学生备课、举行讲课比赛,让学生当“小老师”,单元测试让学生自己出题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单词、词汇、句型等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的欲望和兴趣。

三、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所谓善于提问题,就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先经过反复认真思考,自己仍然不懂的再问,这样做学生印象深,记得牢,不易遗忘。采用这种方式辅导,不但教会了学生“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敢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

参考文献

〔1〕 陈琳,《新标准英语教师指导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 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数学实践活动课设计和组织策略的初探 下一篇:宋兮×东方艺术大家:精神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