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时间:2022-08-02 08:18:52

依托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强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因此,我校就如何依托家乡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域文化;探究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它强调学校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我校就如何依托家乡地域文化,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依托地域文化,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家乡慈溪,地处东南海滨,得名始于东汉董黯“子孝母慈”的典故,有着悠久深厚的慈孝文化;慈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特产丰富。地域文化丰富的家乡慈溪,值得我们去探究,去弘扬,去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此,我们以学生需求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适合学生深入了解慈溪传统文化,传承慈溪精神的主题内容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并实施。

1.《走近家乡名人》,促进学生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慈溪,名人辈出:有东汉隐士严子陵;南宋名儒黄东发;初唐书家虞世南;辛亥先烈马宗汉;教育前驱杨贤江;爱国侨商吴锦堂;申江巨子虞洽卿;一代画师陈之佛;铁骨丹心林汉达;园艺巨擘吴耕民;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一曲慈孝水,哺育千秋人。”作为“慈孝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慈溪,“慈孝”是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于是,我们从董黯的故事入手,延伸至慈溪名人,编制了适合三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走近家乡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让学生以“走近家乡名人”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编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获得亲身体验、增强综合处理能力为目标。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慈溪有着丰富的特产,杨梅、蜜梨、三北藕丝糖、各种工艺

品……都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慈溪长河的工艺草帽闻名海内外,有着“草帽之乡”的美称。

我校结合劳动与技术课中的编织教材,以家乡特产为载体,巧妙地应用慈溪长河的草编艺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拓展,编写了适合五六年级学生开展的《编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编织技巧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利用多种材料来编织慈溪的名优水果以及各种日用工艺品。学生兴趣盎然,用自己的巧手和编织技巧,编出了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来。另一方面,我们也让学生开展以“走进草帽之乡”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指导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体验这一点,活动中,我们更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

1.创设情境,诱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孩子能量的调动者,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在走近家乡名人的主题活动中,用茜宛公园标志性雕塑“董黯汲水”为话题,通过视频展开深藏在这座雕塑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乡“慈溪”名称的由来。然后,出示家乡名人画像和名人雕塑相片,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纷纷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有了“主动走近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探寻名人足迹”的愿望。

而在《编艺》的活动开展初,教师自己动手编织了许多有特色、栩栩如生的杨梅、葡萄、黄花梨等编织品。当学生观赏着这些编织品时,心中早已有了动手实践的强烈愿望,借此,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编织方法的探究,学生变得主动、自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激起了学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一种喜悦的学习心态,让活动的开展更是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2.确立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要给学生多一点亲身体验,多一点实地调查,多一点动手动脑的机会。为此,我们在“走进家乡名人”的主题引领下,五、六年级各个班级纷纷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名人为研究课题,并成立以名人姓氏命名的中队,如:慈孝董黯中队,杨贤江中队,虞世南中队……各中队围绕自己选择的名人,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筛选、归类、提升,确定小组活动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引领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和活动小组,并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自主探究,收集、整理家乡名人的各种资料,编制名人小故事,编制手抄报。

在《编艺》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是单纯地开展编织技巧的学习,而是组织学生开展编艺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对“草帽之乡”的实地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从“原材料种植、采集、选择、加工”到“草帽加工工艺、编织技巧”“草帽生产的历史”“草帽种类,畅销渠道”“草帽的经济效益”等一系列草编生产经营过程的实践探索。

三、搭建成果展示平台,落实评价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愿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注重活动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和感悟,让学生把活动中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评价,在互相评价中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体验成果收获的快乐,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因此,每当一个主题活动的探究实践结束后,教师就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成果展示的机会。

活动成果展示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静态的成果展示如活动照片展、手抄报展、作品展等,动态的成果展示如演讲会、小品、故事会、报告会等。

我们在“走近家乡名人”活动中,就让学生讲一讲名人故事,演一演名人成长的小事件,写一写学习名人的感想,学一学名人的行为。学生通过“走近家乡名人”研究方案的制订、查阅资料、实地采访、资料整理、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探寻到了名人的成长足迹,了解了名人的成长事迹。研究性学习活动传承与发扬了家乡名人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而在“编艺”中我们注重让学生来讲一讲编织的方法,秀一秀制作的过程,展一展自己动手编织的编织品。学生在展示中充分地享受到了活动的成就感。

家乡丰富的地域文化,为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在让学生了解家乡,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科学地、规范地完善校本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研究 下一篇:教育综合网站如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