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论”阅读:语文教学的新高度

时间:2022-08-02 06:08:51

“表现论”阅读:语文教学的新高度

现行的阅读教学课,教师的“满堂问”“满堂灌”无形之中减少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时间,文本的美感魅力在烦琐的知识讲解中消失殆尽。其结果是消耗了大量的阅读教学课时,学生既不会阅读,也不会写作。基于现有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潘新和教授提出了“以言语上自我实现为目的,写作本位的‘发展创造’型新语文教育规范”的表现论阅读理念。强调“不能外化为表现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没有纯吸收的阅读,只有自我表现性的阅读”“为说写而读,所有的阅读总在为言说、为写作做准备”“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落实表现论阅读理念。

一、关注阅读数量,为表现打底

表现论阅读理念的读,包含了精读,但更重要的是泛读,注重阅读的量。可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所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如此怎能为学生的言语生命、言语创造打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提高文本阅读量,为表现打底的方法有两种:

1.课堂上保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阅读多感悟,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量。文本的妙处,光靠老师讲也不行,即使讲的都是真知灼见,也未必会有多深的感悟,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能体会更深。学生言语表现欲是建筑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解读文本,进而讨论和写作。这一点是表现论阅读教学理念所提倡的。

2.注重课内外衔接,提倡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内我们要将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例如,如何快速浏览,如何跳读,如何摘读,如何精、略读结合,如何用眼睛扫视。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时就能将这些方法用上,而且还能做到按规定的单位时间完成相应的阅读量。此外,由于阅读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感受性阅读法、鉴赏性阅读法、比较性阅读法、研究性阅读法。教师可在课堂上以课内文本作为例子讲授这些方法,不断启发、引导学生。

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文本,这是激发学生言语表现欲、为表现打底应重视的问题。优秀读物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要用文学作品滋养我们的下一代”,这是钱理群教授说的。教师通过帮助学生选择文本,引领学生走向文学圣地,从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即“整体的人”。另外,在选择课外文本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提倡多元解读,实现言语表现迁跃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多“不定点”和“意义空白”的召唤结构,开放性、模糊性是其特征,对文学作品意蕴的把握,就应允许有多种视角。在表现论阅读实践中,应主张学生介入解读,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阅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作品的模糊和空白作出自认为满意的解释。这对我们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有两点启示:

1.重视文本意义的动态的、开放的认识

在表现论理念下,文本是一座桥梁,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中介,是向读者开放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解读文本会带着自己的思想见解、价值标准、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动态的、开放的特点,认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生成的过程,文本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从而加强引导学生向言语表现迁跃。

2.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表现论阅读理念下,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特有的分析和判断。多元解读文本,大大激发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动性,在课堂上把文本与学生提升为平等对话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悟读、在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指导学生主动提问,使之进入文本世界,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悟读、学会创造,最后走向言语表现。

三、读写迁移,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表现论阅读理念下,所有的读都为“言语表现”服务。潘新和教授强调:“读得怎样通过言语(说或写)表现出来,读的内容可以通过表达或运用得以体现,读的效果也就可以得到验证和评价。”所以,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材料,抓住言语表现的契机,进行读、写、说的练习。

1.重视“说”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表现论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文本的教学让学生在“说”这方面的训练多起来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首先,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其次,选用多种方式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如通过朗诵阅读材料,进行发音、语调、表情等方面的指导;进行会话能力的训练(答问和讨论),如口头复述和概括训练,这在情节较复杂的记叙文或小说中进行;结合阅读材料选取适当角度命题,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2.读、写、说一体,张扬学生的言语创造个性

一切智慧的、精彩的文本解读都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杰作。“让学生在读过作品以后便进入自由创造的世界,用说或写,用自己喜欢的体裁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进行再创作,让学生去尽情地‘胡编乱造’‘狗尾续貂’‘张冠李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文本为载体,进行读写训练,可用以下几种方法:(1)扩写。这种方法巧借文本中已写出但由于谋篇的需要尚未展开的语句进行扩展思维,写出不重复于原作的新段章。(2)逆向写。这种方法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情节反向思维,写出相反的故事情节。(3)续写。这种方法将文本向前延伸,在原来情节的基础上续写故事。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大,很受学生欢迎。(4)改写。可对文本的题材样式、结构顺序、叙述人称等进行改换。

综上所述,表现论阅读理念对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启示意义,它重视言语表现对阅读的推动、促进作用,主张应由言语表现来带动阅读,使阅读服务于言语表现,提倡多读、多悟、多写,为表现、为写而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将会把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作者单位 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马台子中学)

上一篇:地理图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下一篇:地理课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