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就要做到四个联系

时间:2022-08-02 05:59:13

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就要做到四个联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也是一个班级的桥梁和纽带。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只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班级管理的网络体系,充分调动与班级密切相关的主要力量,发挥各自职能,建立相互合作、互通有无的四位一体”的班主任管理体系。

一、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

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和任课教师联系,要兼顾班上的各门功课,及时了解班内的学习情况,针对某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拖拉,基础知识较薄弱的问题和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与任课教师一道及时解决问题。我组织了互帮互学的活动,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如针对作业拖拉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我指派几个认真负责的学生,对有严重拖拉现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检查,查找拖拉的原因,找到解决拖拉问题的途径,让他们帮助这些同学及时把作业完成等。可能有些方法不够妥当,以致效果不够理想。但我会继续努力和任课教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把班级管理得有条不紊。

二、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坚持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获得第一手育人资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个性,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的希望、要求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我经常性地进行定期家访,对于后进生更是家访多次,在家访中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的家长只知道溺爱孩子,而有的家长对孩子责罚过度。为了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充分进行家访,或请家长到学校,或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工作,不仅如此,我还非常重视每学期的家长会,会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配合,对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退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使他们迎头赶上。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明确了从哪些方面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经常和每位同学联系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因为班主任接触的是最最基层的群众,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如果班主任以领导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就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孩子也会不知不觉的远离你。这样孩子的思想言行的变化就无法及时的掌握,很多细小的问题就会演化成大问题。有人说班主任工作要敢于放手,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好几天都不到班里走一走问一问,我认为这种放手就是放羊,就是放任自流。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首先必须交给班干部管理的方法,还要每天监督观察,及时的校正指导,还要下功夫培养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标准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纠正不良习惯,倡导良好习惯,让每个同学的良好习惯扩大和稳定,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这种放手才是科学的放手。从表面上看班主任到班里去的机会少一些了,和学生交流的少一些了,其实班主任是站在幕后的,班主任不去找学生,学生主动找班主任机会却很多,所以这种放手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更加密切的联系,是相互之间的更加默契的配合。我平时主动深入班级,多与学生接触,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间经常到班里转转,看看学生在干什么。发现打闹的,及时进行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我还准备了一本班级留言册。每星期给学生写一段话,学生有什么看法、想法、建议也可以写在上面,也可以直接告诉老师。我欣喜地发现,经过努力,我与学生的关系拉得更近了,我写给他们的开学寄语,生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望。

四、班主任带领学生加强和外界的联系

学生每天行走在学校和家里的两点一线之间,生活比较单调。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被当作“小皇帝” “小公主”一样来对待,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使得他们身体上过于单薄,心灵上过于脆弱,思想上过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进。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要敢于推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在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有计划的收拾好行装,准备好生活用品,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农村校园,走进农家田地,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拉练式生活。学生亲自动手在农田里锄草、施肥,和农村学生一起劳动,同吃同住,遇到问题自己处理,每天坚持写生活感受,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上一篇: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思路探索 下一篇:广西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