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良医拒传方”导写

时间:2022-08-02 05:04:54

新材料作文“良医拒传方”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史上的名医很少有出版自己的医方的。中国的神医扁鹊,只在传说中有谈医理的书,并不留医方。神医华佗,传说生前写过一本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书,被人烧掉,叫人顿足惋惜。直到今天,医生仍不喜欢,甚至不允许病人带走药方。良医不让医方广为流传,不是嫌医方不善,而是忧用医方的人不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材料,需要展开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思辨。良医拒传医方,是一份职业良知,体现出“心忧医者,心系患者”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医生应该根据什么来治病呢?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理和药物的药性、药理来开方治病。如何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应该“对症下药”,“病万变,药亦万变”。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应该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记人叙事来表现主旨,或以议带叙来论证观点。

本文的参考立意如下:(1)从“名医”的角度切入: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因地制宜,因时而化。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④经验变成教条,必将走向末路。

(2)从“后学”的角度切入:①生搬硬套,缚己害人。②不循陈规,学会变通。③学我者生,似我者死。④传承其道,不拘其方。

(3)从“病者”的角度切入: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②方法服从效果。③认识自己的特点,秀出自己的风采。④静观时尚,切勿跟风。

[记叙文]

理发店的故事

江苏省阜宁中学 唐耿

小时候,我家旁边开了一家理发店。店主很年轻,留着马尾辫,再配上浓厚的络腮胡,很有艺术范。

别看店主年纪小,模样怪,手艺可真不差。我头型不太规则,再加上是天生的卷发,周围几家理发店,就他能给我拾掇好,于是从六岁起,我就一直在他家理发,成了“老主顾”。我在那儿理发还经常听到他给主顾的各种建议,什么脸型、头型配什么发型之类的,直到顾客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慢慢地,这家店在我们那儿站稳了脚,名气渐渐上来了。一开始去那里理发基本不用等,可后来等上半小时一小时是常有的事,如果碰上周末,为了从容等待,有时干脆在那里看上一集电视剧。事业发展了,老板的腰包也鼓了,剃刀划过脸颊的哗哗声化作了数钱的哗啦声。老板便与一位美丽的姑娘――一位倾心于他的“老主顾”――结了婚,成了家,有了房子、车子、儿子。日子过得很和美。

十多年前,大众虽然也爱美,但还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理个奇怪一点的发型都会被长辈唠叨,更别提染个黑色以外的发色了。现在时展了,普通人的发型也会经常换换,就是染了彩色的头发,也没什么人稀罕了。可那老板却好像有些逆着潮流,他把那标志性的马尾剪了,换成了普通的发型,叫大家一时还真不太适应。

后来,我妈看着别人染发,心里也痒痒的,就去染了个淡淡的酒红色。呵呵,还真别说,我妈好像年轻了十岁,心里美滋滋的,到单位也特别引人关注,于是向每一个关注她的同事推荐,但万万没想到,我妈的好心却给这位老板带来了一场祸。

那天,我妈单位里的一位阿姨到他店里,染了一头闪亮的金黄色,看着镜中全新的自己,她的心也醉了。满意之余,付账时硬要多给些小费,还说,以后就来这理发了,而且要带更多的姐妹来。老板听了,心里乐开了花,满面春风,连声称谢。

果然,刚过一个月,那位阿姨又来了,说是在电视上看到某明星在金色中加了些红色,比单纯金色更大气,完了再烫一下,那就更洋气了。老板自信满满地说:“没问题。”一小时后,金红色染好了,老板便为她烫发。烫发需要的时间比染发长多了,那位阿姨坐着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待到醒来时她大吃一惊――脸上出现了许多的红点。惊恐之余,她脑中最先闪过的念头就是刚才的染发剂有问题,转身就问老板怎么回事,老板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形,想都没想就说,可能是因为药水换了。阿姨一听,勃然大怒,扬言要举报,尽管老板好话说尽,赔偿了损失,阿姨却还是到处宣扬这家理发店用假药水。一传十,十传百,结果这家理发店客源日渐稀少,最终关了门。

我上高中后学了生物才知道,阿姨是对那种药水过敏。其实也是无知,自己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却硬是砸了人家的饭碗。当然,从老板的角度来说,也是缺乏起码的常识,既然能根据不同人设计不同的发型、发色,就应该多看看说明书,多问问顾客,量人用药水,岂可“一水染千人”!

[评析]

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上下文不着痕迹的对比。因时因人而异,变换发型发色,适应社会,追逐潮流,满足各自需求,突出鲜明个性,理发店生意兴隆;因为缺乏常识,引发事故,最终倒闭,虽情有可原,却发人深省――显性之异易见,隐性之异难察;有形之异易见,无形之异难察……只有将求异之路不断向深水区延伸,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散文]

只有一段的鱼

江苏省阜宁中学 王铭心

夜很深了,世界好像都睡着了,只有远处射阳河上偶尔传来的轮船的汽笛声才会打破这寂静。

窗前的我,仍在奋笔疾书,却难掩疲倦。就在这时,一缕温暖的黑鱼汤的香味幽幽地飘过来,一抬头,妈妈早已端着碗站在我身后。

香浓的鱼汤好提神啊!享受之余我不禁疑惑:“我们家烧的黑鱼汤为什么只有中间一段呢?莫非是你们只吃鱼头、鱼尾,给我留下最好的中间段?那就大可不必了。我听人家说,黑鱼头烧汤可是一道名菜呢,叫‘大烧将军盔’,鱼眼四周的肉是最好吃的……”

妈妈有些窘迫地说:“没有啊!外婆也是这么烧的,我也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

次日,我和妈妈去老家看望外婆,外婆高兴坏了,老远就迎了上来。时值中午,外婆正准备烧黑鱼汤,她说:“野生的黑鱼现在还不容易买到呢,几十块钱一斤,很贵的。”

我想起妈妈的话,跟着外婆进了厨房。只见外婆麻利地提起已经杀好洗净的鱼,熟练地剁去头尾,再放入油锅中。我不解地问:“黑鱼这么贵,为什么要扔掉头尾呀?”外婆用围裙擦了擦手说:“我也不清楚,反正是老规矩,我们家的黑鱼汤一直就是这么烧的。我妈妈也是这么做的,你可以去问问她。”

我转身出了厨房,去问正在晒太阳的太姥姥。老人家咧开没牙的嘴,脸上盛开了几朵快乐的花:“什么原因啦?我们家原来穷,买不起猪肉,只能用咸菜下饭。你太爷爷会撒网,农活重时,就去捕鱼回家打牙祭。那时家里只有一口小锅,黑鱼体型大,装不下,就只好切头又切尾了。”

我听了哈哈大笑,进而又思绪万千。妈妈和外婆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们竟吃了这么多年不完整的黑鱼。”可如此简单的缘由,为什么妈妈没有质疑呢?姥姥没有质疑呢?

遇到一位朋友,我告诉了她这个笑话。她说,这很正常啊!你就看看重男轻女这一陋习,原来是因为农耕文明的需要,但现在社会上不还有人这样吗?其实在母系氏族社会,还是女人说了算呢!

你再看看咱们学校大门西侧的那棵“神树”,没有人去追问它是怎么成为“神树”的,也没有人去调查是否真的灵验,大家只是以讹传讹,就这么奉若神明了。

你体会最深的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集体补课,大家只是认为别人都这么做了,我不这么做或许会吃亏,他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更需要一生一策,自主学习。

……

她发牢骚似的,列举了很多事实,我也真的是服了。

是啊,时展了,社会进步了,但人们观念的转变却是十分艰难的,因为有些人已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对象变化了,情况不同了,但有些人应对的措施却还是老一套,因为这些人已不会质疑,只会随大流。

好在,我们家现在终于可以吃上完整的黑鱼了。

[评析]

本文的特色是以小见大,在日常小事中折射出人生的大智慧。“打破常规,敢于质疑”这样的大道理,以家庭琐事出之,既有烟火气,又令人信服。作者的机智在于,寓理于事,寓庄于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将自家的生活经验普适化,举重若轻,妙化无痕。

[议论文]

懂得变通,方成大器

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 徐尉源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有各种各样的路等在前头。很多时候,前面的路崎岖难行,荆棘遍地,硬闯往往是行不通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停下脚步,仔细想一想,既然“山不过来”,何不“我就过去”?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因此,要想成就大器,必须懂得变通。

变通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祥符年间,宫殿发生特大火灾,需要灾后重建,但是所用的材料和组件都需要从离京城很远的地方搬运来,光运费就是一笔巨额开支。就在朝廷大臣一筹莫展之时,宰相丁渭站了出来。他不主张从陆路搬运,而是提议将大街挖出一条漕沟,引水灌沟,将远方的材料和组件用船运入京城,待宫殿修成后再将建筑废料回填入沟。丁渭的方法可谓一举三得,既解决了搬运的难题,又处理了建筑的废料,还节省了一大笔运费。有时候,“水穷”之处往往也是“云起”之时,“穷”则需“变”,“变”方能“通”。在人生之路上,不要害怕面对那些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更不要被这些困难吓倒,只要跳出惯性思维的条条框框,我们就能峰回路转,登上成功的山巅。

变通可以给你创造无限的发展机遇。美国西部曾经掀起过淘金热,无数梦想发财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前往那人烟稀少的荒野。其中有一个叫李维的年轻人,他在几天的淘金中看破了所谓的发财之道。他不再淘金,而是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店售卖淘金者所需的物品。李维的其他物品都卖得非常好,就是帆布怎么也卖不出去――淘金者大多都带了帐篷,不需要帆布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手工裁剪,将帆布制作成了长裤。由于面料、设计以及淘金者最为看重的耐磨度都非常完美,人们穿过之后反响极好。小店的生意立即火爆,后来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牛仔裤公司。李维不随大流,不去跟着那些年轻人一起碰运气,做美梦,而是从淘金者身上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从而淘出了牛仔“金矿”。幸运女神不会青睐墨守成规之人,懂得变通之人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药方是死的,各种病状深浅是活的,墨守死方不能尽医天下的病,用“死方”治“活病”,这样的治疗往往比生病更为可怕。为此,我们唯有学会变通,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才能在前行的征途上越走越远,从而铸就大器人生。

[评析]

本文的功力闪现于选例和用例。一是选例鲜活有力。两个例子,一中一外,一系国事一关民生,不仅都是一截鲜有人嚼过的甘蔗,让人顿觉一爽,而且与分论点丝丝入扣,支撑十分给力。二是用例洗练通透。不仅以议带叙,直击意旨者取之,旁逸斜出者舍之;而且透事见理,将事中蕴含之理一一生发出来,论清说透。议论文中举例子的要义不在“讲故事”,而在“明事理”,此文得之。

(作者:姜有荣,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办智慧的教育 下一篇:润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