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地位

时间:2022-08-02 01:03:58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地位

摘要: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地位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地位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生、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应该怎么迎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游戏活动的意愿,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或活动材料的相互作用,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地位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

1、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相适应的自主游戏环境,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1.1 设置适合幼儿自主游戏的区角。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幼儿创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我、阅读区、运动区、表演区、建构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供幼儿自主游戏。为了让幼儿动手、动脑,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游戏,施展才能。在自然角里种上蒜苗、胡萝卜苗、月季、君子兰、葱等,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学习记录植物成长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鲜活的自然物;探索区里、地球仪、放大镜、天平、量杯、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世界的操作器材。角色区里,为幼儿园、娃娃家、超市、餐厅等角色游戏提供各类服装、材料、用具。为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提供必要的游戏条件。

1.2 提供适合幼儿自游戏的材料。材料是进行自主游戏的必备条件。幼儿在不断的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设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保证。如在益智区里,提供小朋友喜欢玩的橡皮泥,启发幼儿动脑筋让橡皮泥“变魔术”。变成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变成圆形和各种动物,有立体的动物组合,有橡皮泥平面画,利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学习排序,请幼儿回家找可排队的物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排队游戏。小朋友们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练习了大小排队、高矮排队、数的排序……生活化的材料让小朋友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无限乐趣。

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灌、果壳、冰糕棒……;成品材料如积木、积塑玩具……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材料。

1.3 确保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就是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力。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不能因为其他在动而挤占幼儿游戏的时间,也不要因为游戏前的介绍或游戏后的评价而过多地占用幼儿的游戏时间。每天在晨间接待、餐前准备、午餐、自由活动、下午的游戏和区域活动、幼儿离园等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和自主交流游戏。对玩什么游戏?跟谁玩?怎么玩?在哪里玩?我们都根据幼儿游戏的兴趣及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定,灵活把握。如允许幼儿同时玩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游戏,也允许幼儿连续几天玩同一类型、同一主题的游戏。

2、教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

教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支持者,教师的观察是一门艺术,即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又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观察的内容:一是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要观察幼儿学习、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理解幼儿不同地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适时的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我习惯性地观察着每个活动区游戏的情况,当我观察到“小医院”时,我发现“小医”里的三名幼儿还没进入到游戏状态,一名当医生,一名当护士,一名当药剂师,虽然有了各自的角色,但是没有彼此之间玩起来。于是,我假装肚子痛走过去到挂号的护士那里,“小护士”一看见我,马上来了兴致,问我怎么了,我说要挂号,她立刻用笔在纸上划了两下,给了我张小纸条,于是我来到了医生那里,医生早已准备好了,又是听诊器,又是打针的,“确诊”后给了我一个小条,让我去取药,到了药剂师那里,他很认真地找药搁在我手里,但没有告诉我如何吃,一次吃几片呀!他琢磨了一下告诉我:“一天一次,一次六片!”接着我便离开了,孩子们很兴奋,互相商量着互换角色,像刚才一样玩了起来,而且他们这次要比刚才玩的更丰富了,这个“小医院”终于“活”了起来,孩子们不会再仅仅是担任自己的角色,自己玩自己的,而是把自己的角色融到了一个大环境里,这可能就是老师适时介入的作用。三、教师是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这时,对于教师的“评价”:第一,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把积木搭得真高”,又是激励幼儿学习垒高技能,使手眼活动更协调。再如,“某某小朋友配瓶盖时用的时间最少”,目的是让幼儿提高学习活动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第二,可以是激励兴趣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角),可通过老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不广泛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喜欢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第三,可以是讨论性的。学习性区角活动的交流,更多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太多幼儿已积累了相关操作经验),进行集体讨论。如:“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为什么这天平老是要倾斜?”、“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健概念得到学习。因此,师幼间讨论式的交流是极有意义的。当然,这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发兴趣”。让每一次区角活动能都使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

实践证明,在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只要教师充分扮演好游戏环境的创设者这一角色,并在游戏过程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注、参与、帮助幼儿的活动过程,与幼儿一起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成功与快乐,幼儿就一定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健康、活泼全面发展。

上一篇:对中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下一篇:一年级基本笔画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