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时间:2022-08-02 12:51:40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效率、效用和效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当今这个需要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让课堂焕发无穷的魅力,从而使课堂深深地吸引学生,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来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实践等活动,架起小学数学与生活、自然、自我之间的桥梁,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一、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数学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中认识,在理解中思考,在整合中提升。教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革新课堂授课方式,充分运用表扬、鼓励激发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话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下去。此外,教师可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再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渗透着数学思想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特别重要。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是指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过程中,根据条件,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获得解决,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领学生将“数”与“形”巧妙结合。

三、尊重学生的生成,营造学生的创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会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这个过程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地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教师则必须敏感地捕捉和利用,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如火山爆发般展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四、实施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去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此外,自主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内在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交流与沟通,能使学生看到同一问题不同侧面的丰富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当然,有效率的合作必须建立在高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只有经过了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和效果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例如:教学统计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在静止状态下去统计物体的个数。我让学生统计5分钟内某十字路口通过的各种车辆。这时,学生感到出现了困难。我稍加点拨,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体会到: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时的分工合作,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必需途径,是学生的一种迫切愿望。学生合作得愉快,课堂效果很好。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为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两只蚂蚁的三局比赛,它们分别爬过树叶、圆形操场、三角形路面,由于两只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同。我提问:比赛公平吗?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更深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强化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备的教学过程,但练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练习必须在“四化”上多下工夫:首先,合理亮化。也就是把一些重点题目、重要题型进行重点练习,亮化重点。其次,适度精化。练习的质量高低往往不取决于练习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练习题目的选择上,多则烦,少而精反而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再次,强调细化。在精化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考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把各种情况进行细化,尽可能通过少数的题目呈现给学生。最后,提倡新化。创新是根本,教师可以将教材提供的习题与自己创编的练习统一起来,将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统一起来,将单项与综合、常式与变式、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将质与量统一起来,从基础性、层次性和综合性上进行筛选,以“旧”引“新”、以“新”带“旧”。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的英语教学 下一篇: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