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1 11:59:23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初探

摘 要:《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采用了可视化编程的理念,是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对其理论的思考,结合多年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如何提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谈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达到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23-01

一、课程教学突出重难点、教学有的放矢

VB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不少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如果泛泛的讲,不突出重难点,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精讲,讲要点,讲重点,讲难点。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讲解小结讲评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编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要教好计算机语言,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中,笔者简单地介绍了VB的窗口构成以后,就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没有代码的程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VB开发应用程序,让学生从自身实践中感受到用VB编写程序并不难,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另外,还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和学生交流,巩固学生已经树立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网上论坛上设立留言板和讨论板,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网上相关材料,让同学展开讨论,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往老师的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其发展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首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即把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基础层次,一个提高层次。例如基础层次要求学生掌握VB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软件进行进一步自学和知识的迁移;提高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基础层次的教学目标后,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基础阶段主要介绍VB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阶段主要介绍高层次的内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

五、加大实验,提高实验质量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许多实际的知识不是靠听课和看书学到手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的,要提倡通过实践去掌握知识的方法,除了要保证有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外,还必须重视实践的各个环节来提高实验的效果。为此,我们努力探索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增加实验的课时数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编程方法。上机实验的内容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并将这三种实验结合起来,用以对学生程序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利用好实验机房的局域网络优势,设计好实验课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监控,利用大屏幕集体讲授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小组教学解决个别问题。这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反复模式中,不但解决了点和面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不同的知识。

六、根据课程特点,做好总结讨论

总结与讨论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整合、理解的阶段,是将教材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程序设计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总结讨论,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总结讨论。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是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

总之,以上几点是笔者在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诚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了好的教学策略,还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过程。笔者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就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精通VisualBasic6.0中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后进生转化 下一篇: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