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坚散结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108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1 10:52:07

软坚散结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108例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软坚散结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方法 采用软坚散结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108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98.8%。结论 本方治疗本症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中医法疗;软坚散结膏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科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软坚散结膏是本院研制的外用制剂,临床应用三年余,疗效显著。为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笔者于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8例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臁疮诊断标准。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8~76岁,平均59.05;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9~74岁,平均56.00岁;空白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7~78岁,平均为58.12岁。病程:治疗组2~34个月,平均13个月;对照组1~32个月,平均12.5个月;空白对照组1.5~35个月,平均12.8个月,纤维化皮肤面积:治疗组4~19 cm2,平均7.5 cm2;对照组4.2~18 cm2,平均7.3 cm2;空白组3.2~18.5 cm2,平均6.9 cm2。结节面积:治疗组1.5~4 cm2,平均1.7 cm2;对照组1.2~3.8 cm2,平均1.4 cm2;空白组1.6~3.6 cm2,平均1.78 cm2。主要致病因素为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三年间年龄、性别、病程、体征分别做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软坚散结膏的制备(本院制剂室生产)。药物组成:乳香、没药、山慈菇、紫参、漏芦、蚤休各等分,自然铜与前药比例为1:0.5,冰片为1:0.1。上药共研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取麻油1000 g,樟丹50 g熬练为机制,以4:1比例加入药粉,充分搅匀收膏。分摊于纸上,每张净重15 g。

1.2.2 局部治疗 患部用盐水冲洗,擦干。将软坚散结膏用火烤软后帖敷3 d后揭掉。间隔2 d后再行帖敷。如用药后局部及全身瘙痒,应立即揭除并脱敏治疗。对照组用硫酸镁(青岛建材化工厂生产)100 g,加温水200 ml溶解后湿热外敷,30 min/次,2次/d。空白组:仅全身治疗,局部不用药。三组均15 d为一疗程,间隔3 d后再行第二疗程,两个疗程结束,评估疗效。

1.2.3 全身治疗 三组患者均予绛纤、祛聚、抗炎,改善微循环及中药口服治疗。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其他合并症者做相应治疗。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完全缓解,硬结及色素沉着消失,纤维化皮肤正常或基本正常;显著:疼痛减轻,硬结缩小50%,色素沉着变浅,纤维化皮肤变软;有效:疼痛减轻,硬结缩小小于50%,色素沉着变浅,纤维化皮肤略好转;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Radit分析。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疗效分别显著优于空白组。见表1。

表1

软坚散结膏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例,%)

n治愈显著有效无效显著率总有效率

治疗组5829 2630 94.8100

对照组 30391 17 40.0 43.3

空白组 20033 14 15.0 30.0

注: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均为P

3 讨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无及时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中医认为是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静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瘀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湿瘀相搏化热,损及脉络,伤及肌肤所致。诸种因素导致该静脉病变区的出现迂曲扩张、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皮肤纤维化、皮下结节、水肿、溃疡及疼痛等病理性改变。给予绛纤、祛聚、抗凝、抗炎及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中药综合治疗,对于逆转病理过程有良好的疗效。但对于长期静脉高压所致的瘀滞性皮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与结节等病理变化甚为顽固,口服或静脉给药有诸多弊端,而且也很难达到更好的疗效。为此笔者采用中药外治法,自制软坚散结膏,利于药物的渗透机理,帖敷患部以增强疗效。方药中山慈菇、紫参、漏芦、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乳香活血,没药散血,二药皆能止痛、消肿;冰片可散郁火。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消肿、软坚散结、通络止痛之效。经临床观察,患部帖敷后1 h后出现蚁行感,疼痛始渐缓解,2 d后憋胀感逐步减轻,7 d后硬结及纤维化皮肤开始软化。

临床观察证实,软坚散结膏的局部帖敷治疗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消肿散结功效,与口服、静脉给药有协同作用,说明中药外治法具有口服和静脉给药不可替代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1-3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78例脑外伤患者的麻醉体会 下一篇: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