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个性成为叛逆的借口

时间:2022-08-01 09:44:07

个性张扬的学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并不少见。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呢?他们在学校里张扬个性,试图吸引大家的眼球。甚至有些家长反映,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对家庭关系造成了很大影响。怎样对待这些叛逆的孩子?是循循善诱还是高压强制?针对小洁的案例,我得出了一些启发和感慨。

新学期开始,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小洁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个头不高,自己坐在角落里看书,对新同学的喧嚣和热闹充耳不闻。

语文课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发言,小洁积极地举手。那一课讲的是《桂林山水》,大家都被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深深吸引住了,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在众多踊跃的发言者里,我并没有注意到她的特别之处。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由于小洁自身没有引起我的足够的关注,她举手的次数并不是那么频繁,上课经常心不在焉。而且我发现,小洁经常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举动。例如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甚至在大家都安静的课堂上大声讲话,与数学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还有学生向我反映,小洁的同学关系处的特别不好,不是和同学吵闹,就是不理人。

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把小洁叫到办公室批评一顿。我冷静下来,分析了小洁的叛逆的反常行为,亲自去小洁家了解的情况。原来小洁家里一共姐弟三个,她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父母是个体经营商,将全部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生意上。虽然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是父母对把对孩子的关心都倾注在了弟弟身上,姐姐作为家里的老大,还能够得到父母的重视,让姐姐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小洁却在这个家庭汇总毫无立足之地,夹在中间的她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物质条件的富足又让她对一切事物充满了蔑视和敌视的情绪,青春期的叛逆在她身上得到了显现。她试图通过一切手段得到在家庭生活中未获得的关注度,只有在学校里,她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要强又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想通过个性来得到大家的认同,希望自己成为教师和同学眼中“特别”的人。

针对小洁的情况,我认为批评和疏导可能都不会是直接的办法。几年前,我碰到过这样的学生,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只想通过自己的高压政策说服那位学生。经过我一番努力,高压政策失败,我转而使用各种“糖衣炮弹”,这样的结果却是让他更加叛逆,竟然在班级中称王称霸,班级纪律变得一团糟。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想出了策略。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公开表扬了小洁的作文,用词准确,情真意切(其实并没有这么优秀),希望大家向小洁学习。上课时,我偷偷瞄了小洁几眼。因为我的表扬激起了她内心的满足,小洁上课听得格外认真,也很配合我的课堂教学工作,渐渐地也不再有各种怪异的行为和举动。接下来的课上,我也发现了小洁的很多优点,例如知识广博,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爱读书,帮助同学也是毫不含糊。我经常找小洁去办公室谈话,她似乎也特别满足这种待遇,因为她总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走出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的虚荣心。于是我顺势而上,提醒小洁:“老师喜欢你,是因为你特别,你也很优秀,但是你做的还有所欠缺,例如学习没有倾尽全力,没有与同学搞好关系等等。”这样的谈话是建立在我对小洁极其重视的基础上的,小洁认真听取了我的建议,认为得到教师的注意就应该有所回馈,应该对得起教师的重视。渐渐地,小洁的成绩越来越好,课下逐渐融入同学的圈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班级里不乏像小洁这样的学生,个性要强,不服输。学生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十二三岁的青春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容易与教师、同学、社会产生敌对情绪。这不仅阻碍的学生自我成长,而且对班级管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应该使用各种强压办法,恐吓、批评、告知家长可能都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无视他的叛逆的行为,忘记他作为学生的无意侵犯,主动表现出友善和关怀,让学生认为自己的个性得到老师的喜欢和重视,进而叛逆情绪得到压制,各项潜能逐步发挥。

面对众多脾气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应该做的不是“一碗水端平”,对任何学生都采取一样的方法对待,虽然这样做没有违背作为人民教师的公平性,但是事实上却无益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找出每个学生的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性格和家庭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善于疏通,才能避免矛盾,引领他们正确成长。

(责编 张宇)

上一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下一篇: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