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一家亲 菱塘谱新曲

时间:2022-08-01 08:44:23

灵秀的高邮湖西神居山下,坐落着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菱塘回族乡。51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地,2.3万百姓在此休养生息,其中有回族居民7000多人。据高邮州志记载,元朝便有回民在此定居,史称“回回湾”。数百年来,这里的回汉同胞和谐相处,亲如手足。和实生物,又逢东风,和和美美的菱塘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赞誉。

民族团结新乐章

“菱塘是个穷山冈,十年倒有九年荒。百日无雨禾苗黄,一场大水白茫茫……”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于菱塘回族乡的民谣。现在,走进菱塘回族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林立的充满民族特色的楼宇、纵横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厂房、繁荣的商贸、幸福的人群……“咱们菱塘好地方,四海宾朋常来访;乡和业兴民风淳,高邮湖畔明珠亮!”今日的菱塘人自豪地说。

1988年5月12日,菱塘被批准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自建立回族乡以来,菱塘变成了民族建设的热点:省、市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到乡里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在进行项目安排时,都会对菱塘给予优先支持。菱塘还利用“少数民族乡”的特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东、美国、日本、韩国的考察团、代表团,交流宗教文化,展示民族风情,吸引外界眼球,菱塘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高。

在菱塘乡,车水马龙的天高大桥被回汉群众称为“连心桥”,它体现了菱塘作为少数民族乡镇所受到的各级党委、政府的特殊关怀。1998年5月,省里专门拨款500万元用于造桥,扬州市、高邮市,包括天菱河对岸的安徽天长市,全都倾情扶持。短短一年,天高大桥便挺立起雄伟的身姿,两岸的群众从此结束了靠摆渡往来的历史。

在菱塘集镇南侧,一座规模宏大、绿色穹顶、星月造型的清真寺极为引人注目。这是菱塘乡党委、乡政府于1995年投人180万元兴建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新清真寺。每逢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清真寺里济济一堂。当地的回民同胞说:“生活天天在变,但穆斯林爱国爱教的情结始终没有变。”

在党的民族政策哺育下,菱塘通过抢抓机遇。实施“工业经济强乡,特色产业富民,优美环境育人”的战略,初步形成电线电缆、服装玩具、精细化工、节能灯具、光伏和以扬州鹅、高邮鸭细加工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2008年,菱塘乡实现经济总量60亿元,财政收入1.008亿元,人均收入1.01万元,在高邮乡镇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菱塘,各民族群众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不同,但彼此和睦生活在一起,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多年来,菱塘菱塘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方面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众和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交通事故,被扬州市政府表彰为“零乡镇”,获得了扬州市平安乡镇创建“五连冠”,被省表彰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如今的菱塘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活安康、环境优美”的新局面。

携手共进经济强

驱车进入菱塘,远远地跃入眼帘的是高邮湖西最新地标性建筑――114米高的曙光公司超高压电缆立塔。“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引领菱塘的经济发展,而回汉企业互帮互助、共生共荣,则是菱塘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薛清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菱塘工业与其他乡镇一样,小规模、低档次、无重点。1985年,郑连元等几个热血青年怀揣拼凑的8000元钱,借村里几间破厂房创办了曙光电缆厂。从土设备手工作坊到35KV、110KV再到代表了当今世界超高压电缆制造和检测设备先进水平的500KV超高压电缆项目,曙光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2006年,曙光率先突破产值10亿元大关,坐上高邮工业的头把交椅,今年预计产销突破20亿元。

电线电缆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菱塘人认准了“一根线”做文章。近年,菱塘出台了一系列重奖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谁发展快就奖励谁,谁投入大效益好就奖励谁。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缆及配套企业落户菱塘,菱塘现已拥有80多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正组织企业申报“中国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

“电缆之乡”远近闻名,菱塘回汉电缆企业家的精诚团结更是远近闻名,用光明电缆公司董事长、菱塘商会会长杨福贵的话说:“我们从不相互拆台子。”杨福贵是回族人,红旗电缆公司负责人陈有欣则是汉族人,红旗电缆公司与光明公司一样均生产船用电缆。刚上船用电缆的时候,红旗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连琉挤橡机的使用比较陌生,就向光明公司“求救”。光明公司二话没说,立即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陈有欣谈到此事深怀感激。

携手共进、共生共荣在菱塘并非空话。大公司做不完的订单,分给小公司做;资金有困难,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谁家缺技术,技术送上门……光明公司近年订单充足,部分营销员擅自将一些小订单送到外地厂去做,杨福贵得知情况后,给营销人员下了道“死命令”:本公司做不完的订单,必须给本乡电缆企业做。曙光厂上新项目资金缺口大,光明、红旗等企业主动为其担保。红旗厂安装大型设备需要大型叉车,曙光不要任何使用费很快将叉车派过来……

正因为回汉企业家间的互帮互助、共生共荣,菱塘的电缆产业才一步步发展壮大,叫响菱塘“电缆之乡”地域特色品牌。

安居乐业幸福乡

构筑现代文明的乐园,是菱塘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根据群众“一想致富,二想平安,三想健康,四想和谐,五想科技,六想娱乐,七想民生,八想文明,九想环境,十想服务”的迫切要求,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乡扶贫开发协会、高邮市慈善总会菱塘分会,对经济薄弱村、困难户采取“一帮一”挂钩扶贫,8年来,通过扶贫、扶技、扶智,原来的660多个贫困户已经脱贫440户。对突发性受灾困难家庭,每年都组织扶贫解困大行动。现场献爱心,党委同志带头捐款,企业老板、党员干部踊跃参加,每年捐出爱心款607Y元以上。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吴福善一家三个人都得了癌症。得知吴福善一家的不幸遭遇,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乡主要负责同志专程到苏北医院,为他送上3万元爱心捐款。看到这么多人关心帮助自己,躺在病床上的吴福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为了加大“造血”功能,扶贫协会办起福利企业,年产值达500万元,直接为20多户残疾人困难家庭解决就业岗位。启动200多万元扶贫基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办起蘑菇蔬棚、PVC再生粒子加工。近年来,乡扶贫协会资助修桥铺路、安装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出资15万元。

菱塘回族乡在办好“十大惠民实事”后,2008年又实施了“惠民十金”:对考入名牌或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对考入高等院校的困难学生家庭设立奖学金:对因天灾人祸患重病的设立救助金;对特困、贫困家庭设立帮扶金;对大龄失地农民每年发给定补金:对企业在职职工符合条件的按照应保尽保要求,扩大养老保险金;对全乡高龄老人设立敬老金;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女孩的家庭提高扶助金;对积极主动投身全面创业、当年成效非常突出的,设立创业扶助金;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设立奖励金。仅2008年度,乡财政就出资50万元兑付“十金”。

文化建设方面,菱塘回族乡立足活动搭台、精神展示、创建唱戏,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与塑造文明和谐乡风紧密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移风易俗活动,崇尚科学、讲究文明、和谐团结的新风尚在菱塘进一步形成。菱塘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到目前已经是第八届了。艺术节期间,灯会、龙舞、狮舞、湖船花担、莲湘、鼓号等传统表演项目异彩纷呈;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运动会也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今年。菱塘又举办了首届清真老鹅节,以节为媒,进一步做活鹅文章,实现以当地特产菱塘鹅为重点的清真食品大发展。

上一篇: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下一篇:为什么要再读一读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