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08-01 08:19:23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本文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初步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造才能;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1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新教育”就是将创造学理论与方法灵活地运用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目的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

当前,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的趋势和普遍要求。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来说,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和掌握新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必要的方面。同时,在适应这些变化中,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2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有利用创造能力的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主持下,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即定教学内容,它一般由“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出课题”、“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及“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构成。应该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初学者会起到较好的作用,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内容的日趋丰富,这种方式的弊端就会逐步显示出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性思维。

3合理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真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要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出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尽量解决,活跃他们的思维,事实上,学生是否能充分利用自,关键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引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主体,教师必须合理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的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在第一节课中,教师若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为以后上好这门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赞美,能力将在激励中绽放花朵,在批评中萎缩枯竭。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赞美。要相信,赞美能使学生学习的更努力,但某一句的批评可能扼杀一个人的雄心。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知识信息倍增,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结合教学内容,把新的事物和新的科技成果及时融入课堂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信息技术教育特有的时代气息,这样每节课就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感觉,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亲、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竞赛激学:争强好胜,使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比如,对于五笔字型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分层教学,小组协作: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知识也要实现共享,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上都有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全靠老师一人来解决问题,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所以就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采用协作学习。学习者根据合作主题,借助一些手段结成学习伙伴,协商设计合作方案,讨论探索,展开合作行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上FrontPage2000制作网站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组,4、5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站点,每个小组安排一两名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布置了任务,基础好的学生接受速度快,正好利用他们的空余时间去辅导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而其他同学对网页制作技巧可能没有基础好的同学掌握得好,但是对网站的规划和审美上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提出建议,共同讨论能不能把好的建议实现。像这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会使他们对知识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而且气氛也会更轻松。

信息技术课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2]徐专平,孙玲.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J].教育研究.

上一篇:职高选修课的flash教学方法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半结构化数据源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