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白:由深度到广度

时间:2022-08-01 06:55:34

张方白以黑白两色的油彩,着以充满了东方气韵的有力笔触,创作的以鹰的抽象造型为主要系列的油画,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藏家和艺评人的尊重和喜爱。当我们回顾张方白早期受到的教育便不难发现,1987年到1991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第四画室所受的教育,对其后来20多年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那个年代,中央美院第四画室是学院中追求前卫艺术的佼佼者,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创作著称。这批学生在进入第四画室之前,便经过了从素描、写生、材料、主题创作、发挥创作,到口试和笔试等七项考试。这种全面的考试方法,决定了第四画室录取的学生在后来的创作中基本不会被个人技能所限,这为他们后来的各种艺术实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那正是西方文化艺术刚刚开始进入中国的年代。看到西方迅速发展的现代艺术,虽然林岗和葛鹏仁等老师自己都还没来得及进行创作实践,更没有建立成熟系统的创作教学计划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他们能做的,一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看到世界一流的作品,他们找到从塞尚、梵高到杜尚、波依斯,从视觉到观念,各种丰富的幻灯片资料不一而足,让第四画室的学生充分开拓了眼界;二是给学生最宽松的创作环境,老师不但不限制学生的创作,而且完全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寻找创作道路。用张方白的话说,这种方式好像把他们“放逐到荒野之中”,这带给了他们巨大的挑战,也让他们在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氛围里,萌生了要在艺术上一定要有一番作为的激情。

在这期间,张方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实验。他甚至是美院最早实施行为艺术的艺术家。88年的“红色50”中,张方白组织了众多美院学生一起在校园内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实施行艺术表演,其中也包括壁画和标语,徐冰、隋建国、孔长安等人都参加了进来。作品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张方白没有沿着观念、行为艺术的路继续走下去,而是回到了绘画,并且一路走了下来。这是因为张方白和第四画室的老师、同学一样,以最真诚的态度面对艺术,坚持将自我的内心作为对艺术的第一选择。因此后来的二三十年内,他们的创作都不会轻易地被外在的潮流和市场所左右。

在第四画室期间的绘画实验上,张方白经历过扎实的素描训练,从表现主义的风景、人像实验(如《左莜榛肖像》、《家族》等),到后来纯粹抽象的实验(如《空鸣》系列等),直到1991年毕业前夕,张方白创作了四年绘画创作的集大成者《实在》系列,并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到了《实在》系列,张方白确定了自己以黑白两色作为画面的主要色调,以充满力量的大笔触勾勒着若干极简的抽象造型。这种风格奠定了后来20年来张方白创作的实验方向。

《实在》在当时影响面颇广,在1991年还参加了中国油画联展,周春芽、王怀庆的作品都同时展出。然而张方白没有在这个创作风格范畴内就此停下,而是对已有的色彩和笔触进行深度的实验,包括稍带表现意味的《男人》系列和《女人体》系列,以及带有形而上意味的《静物写生》系列等。从1996年到现在,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要数《鹰》系列。鹰是令张方白着迷的表现对象,在对鹰的漫长刻画过程中,张方白逐渐发展出一种团状的粗狂笔触,与弥漫在画布上的白色的纤维相互作用,从中感受一种强烈的气韵,这气韵是力拔千钧的阳性力量。其展现出的并非是鹰的具象体态,而是鹰所独有的自尊、高傲与充满力量的魂魄。这个魂魄恰恰是张方白内心渴望表达的终极力量—一种在这个时代已经日益减少的英雄般的、阳性的力量。

随着《鹰》系列的漫长发展,张方白对这种终极力量的表达越来越娴熟。回顾当年,如果没有第四画室被“放逐荒野”般地大胆实验,如果不是从一开始便被教育着将一颗心纯粹地向着艺术,便没有张方白后来20年沉潜、专注地创作。逐渐地,他正酝酿着将这种刻画鹰的英雄般恢弘大气的技法同样运用于其他事物的绘画中。近年来,从他先后尝试过塔、根、鱼及风景等,已经初见端倪。张方白的绘画从抽象到具象,再由具象的物的刻画升华到了对万物内在的气韵的表现之中,他已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视觉秩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绘画专注的深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酝酿至另一种广度。

上一篇:剖析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下一篇:阳光沙滩人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