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时间:2022-08-01 05:52:56

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摘要]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批评绝不是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常识教育 批评 学生

我们推行赏识教育,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受到尊重,得到表扬,从而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心灵的镜子,二者在一个人的进步提高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然而,由于批评不当导致师生间不愉快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情的发生,也数不胜数。反思我们的工作,这种教训实在应该认真吸取。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难免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它绝不是吓唬人,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当然,它也绝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承认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即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做好这份工作,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手中的“半成品”,这些有了一点阅历,学识,有了初步的思想和性格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如果我们不能对他们逐步地做到了如指掌,工作时尽量因人而异,就会严重地影响教育效果。尤其在对其进行批评时,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突出。比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会加深他们自卑心理。而同样,委婉的批评又往往使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无动于衷。因而能否做到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异,有时是批评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带着爱心去做

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已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惟独我一个人有权利骂他罚他,因为只有爱他的人才能责罚他。”首先,我们批评学生,应是出于一颗爱心。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因为爱他、赏识他,才会指出他的错误,才会对他的缺点感到痛心,感到遗憾,你是那么希望他能做得更完美一些。这样,学生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批评,改正错误。其次,批评还必须真诚。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他认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哪些是不利的。要像朋友一样彼此敞开心扉,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交流。实践证明,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一种,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一种。另外,批评还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批评之前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分析好问题的症结,使批评做到有的放矢,不错过一个问题,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当然,更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偏袒一个人或打击一个人。许多老师用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一切都好,学习不好的学生什么都不好,班里一有“坏”事就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做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往往导致那些学习不好的人不但学习更加糟糕,而且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使正常的教育无法进行下去。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人论事;同时,还要一分为二,该批评的地方批评,该肯定的地方肯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换个批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哪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肯定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不过,批评这个词肯定很多时候会与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话语,甚至打骂、体罚相联系。其实,这实在是对批评的一种曲解。我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如已经上课了,一些同学已经坐好,一些同学却还在说话,这时老师如果说:“看谁还在说话?”说话的同学随即停下来。如果老师换个方式这样说:“看这排的同学做得最好”。被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说话的同学也赶紧坐好。一个是直接的批评,一个是表扬中委婉的批评。哪个效果好不言而喻,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干部在全班开展一个学习、纪律、卫生比赛。由班干部每天记录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扣分,一星期一公布。等到周末公布扣分情况时,班里一下子炸了营。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多扣了分数,说自己上课挺遵守纪律的,哪方面都不错,等等。班干部被“围攻”。当班长哭着把这些情况告诉我时,我非常生气。自己平时做得不好,被扣分时还大吵大闹,这还了得?幸好当时已放学,我没来得及去惩治这些人。等到晚上冷静下来一想,不能就这样怒气冲冲地批评学生,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同时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个竞赛活动置之不理,随便扣分吧。第二天,我走上讲台与大家这样总结:“同学们,昨天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说心里话,当时我非常生气。可转念一想,不对呀,我应该高兴才是。”说到这,我看到很多人由起初的愤愤不平已经变成了迷惑不解。“因为大家的争吵恰恰说明了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分数,也就是自己的形象都很重视,这说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进步的。我怎么还能生气呢?”这时,我看见很多人的脸色已经缓和下来,“不过,吵闹的方式总是不对的。很多同学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我想,这恰恰说明我们平时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有意无意地就在犯错误。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得更好。另外,以后,我们的比赛采用加分制。凡是做得好的,都可以得到表扬,并向家长通报。”话音落地,很多同学都鼓起掌来。这件事让我感慨颇深,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赏识的角度出发,去指点学生,学生能不愿意接受吗?

四、抵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时常都在评价着他们自己的老师,而对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尤为注意。他们不喜欢老师在批评的时候说“你总是怎样怎样”,“你又如何如何”,“你真是什么什么”,“你太那个那个”等一些感情有些强烈,认识有点片面,错误有些夸大的言语。为避免这种批评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务必要耐心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慎重地考虑好自己的语言,用理解的心情,豁达的胸怀,充满爱意地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做到了这一点,班级才真正是你的班级,学生才真正是你的学生。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这或许能使我们借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既适合自己的工作作风,又适合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措施,从而在赏识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出批评的作用。

上一篇:善待“错误”,成就精彩 下一篇:仿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