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心包剥离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01 05:42:13

不同入路心包剥离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析缩窄性心包炎进行不同入路心包剥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心包剥离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对照组选择胸前双侧横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各压力及心功能NYHA评级指标。 结果 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脉压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临床分析;心包剥离术;缩窄性心包炎;不同手术入路

[中图分类号] R54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29-03

缩窄性心包炎是指慢性心包炎症引起心包钙化、增厚、粘连,导致心脏舒缩及机体循环功能障碍,临床较为常见[1]。该病通常由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导致,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心肌萎缩、心功能及机体循环功能衰退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有研究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应用手术疗法,临床效果确切[3]。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院对收治的84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心包剥离术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入选标准:符合2012年英国心血管临床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4];经胸部CT、MRI、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5~73岁,平均(56.9±5.2)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1.55±0.79)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7~75岁,平均(55.8±6.0)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45±0.79)年。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平均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利尿、强心、饮食调整等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入白蛋白或(和)冰冻血浆。肝功能异常者予以保肝用药、结核导致的心包炎进行抗结核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均施行部分心包剥离术。观察组:施行部分心包剥离术,应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即呈“+”字切开心尖部心包,缓慢向心外膜深入,可见搏动心肌,顺此平面进行心包剥离,依次按心尖、左室面、右室及右室流出道、右房、大动脉根部、腔静脉根部的手术顺序操作,切除心包,上至大血管根部,下至心尖及膈面,两侧达膈神经前缘,进行下腔静脉入口松解。术中监测心包呈0.5~2.4 cm增厚,无法明视心脏舒缩动作,5例心包腔干酪样变,11例心包钙化。术中进行锐性与钝性相结合的剥离术式,若术中无法彻底剥离,可在局部行“井”字形切口手术。术后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常规应用血管活性药。对照组:实施心包剥离术,选择胸前双侧横切口入路方式,其他处理同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脉压及心功能NYHA分级等指标。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标准具体如下。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日常活动不受限,无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Ⅱ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活动时引起轻微的上述症状;Ⅲ级:日常活动显著受限,活动时上述症状显著;Ⅳ级:无法进行任何日常活动,休息时出现心绞痛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活动后加重[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静脉压、脉压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各参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NYHA等级评估的比较

术后随访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等级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心功能NYHA等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化脓性、结核性感染、胸部放射等因素导致[6]。炎性纤维渗出物缓慢沉积导致心脏增厚、钙化,心脏动静脉血管受到压迫,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致使心脏低排高阻及机体循环障碍。该病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晕厥、端坐呼吸、脉压降低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心包增厚、钙化[7]。缩窄性心包炎病程较长,尽早明确诊断,手术时机越早,其效果越佳[8]。目前国内外对缩窄性心包炎主要进行部分心包剥离术疗法[9]。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运用保守的内科治疗无法解除病变心包的缩窄及增厚症状,不能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患者病死率较高。对患有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患者病程较长,进行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大,效果也并不是太理想,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一经确诊要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剥脱心包,有效降低周围的静脉压,对心脏的束缚进行解除,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也是最为有效的就是心包剥离术。本研究对缩窄性心包炎主要进行心包剥离术疗法,选择正中胸骨切口可以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快捷简便,依据具体情况决定心包剥离范围;对上、下腔静脉狭窄处及狭窄环切除,最大程度地恢复心脏舒张功能;但对于心尖及左室后膈神经后的心包部分无法充分暴露。而选择双侧胸前横切口手术视野较佳,但其创伤较大,对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大[10]。本研究对缩窄性心包炎选取不同手术入路的心包剥离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脉压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功能NYHA评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入路部分心包剥离术,可有效促进心功能迅速康复,术后对肺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确切,而胸前双侧横切口入路创伤大,术后对肺功能影响大。

[参考文献]

[1] 洪琦.外科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5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173-174.

[2] 宋宏宇.浅谈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J].中国实用医药,2011,46(7):153-155.

[3] 仝国林.缩窄性心包炎29例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8):172-174.

[4] 韩冬.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5):216-217.

[5] 陈勇,刘晓飞.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7):162-163.

[6] 毛晓茹.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9):245-246.

[7] 谭登琴,黄明坤.重度缩窄性心包炎术后死亡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5(14):154-156.

[8] 张丽华,方理刚,郭立琳等.老年人缩窄性心包炎的特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2):217-218.

[9] 赵烨,谷天祥,张玉海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径路的选择[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46.

[10] 徐俊文,邓勇志.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56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3):154-156.

(收稿日期:2013-12-10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三联疗法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亚甲蓝对成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