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报人的情怀

时间:2022-08-01 02:16:17

在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朱晓峰是一位颇有人缘的“知名人士”。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个肩担道义、术业精深而又和蔼慈祥的老报人。

朱晓峰今年已72岁了。中等身材,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的他,脸上始终透着从容和淡定。他一开口说话就健谈得很,夹杂着九江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是悦耳。

朱晓峰生长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农村,曾经是一个放牛娃。靠着天资聪慧和勤奋好学,他念私塾,读小学、中学,直至上大学。在新闻岗位辛勤耕耘的35年问,他先后发表各类新闻稿件600多篇。1988年。朱晓峰采写的新闻作品《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2002年初,他从《江西日报》处长岗位退休后,仍牵挂着新闻工作。对在职的编辑记者时常在业务上给予指导。

多次为我的稿件写评语

朱晓峰平易近人,性情随和,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我1997年5月来江西日报社的子报《信息日报》工作,不久就和他认识了,因志趣相投,我俩很快便成为忘年交。

他在大报当处长,我在子报做采编。尽管我们从没有在一起共事过,工作上也没有过直接的来往,他却时刻不忘关心我这个身在子报的晚辈,退休以后也没有间断。

出于对革命领袖的崇敬和对革命历史题材新闻报道的喜好,近些年,我陆续采写了一些开国元勋后代或身边工作人员的专访报道。朱老师从报纸上看到后。大都进行阅评,给予热情的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

2004年6月27日,的外孙女孔东梅来南昌进行她的新书《翻开我家老影集》的签售。我们抓住机会对她进行专访,写出了《外孙女娓娓说“家事”》一稿。朱老师看了报道,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在信笺上写下了评语:稿件主题鲜明,内容翔实。生动地体现了外孙女对外公的真挚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对读者特别是年轻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时隔不久,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我担任策划,组织采写和出版纪念特刊《小平赣鄱情》。在我和同事采写的《国情民意

了然于心——邓小平在庐山的日子》一稿版面上,朱老师又作了点评:此稿写得不错,主题新颖,感情真挚,材料扎实,大标题也制作得好,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7年4月21日。的女儿满妹来南昌进行《思念依然无尽》一书签售,我采写的稿件《与江西有不解之缘——女儿满妹出书忆父亲》见报后,朱老师当天又在报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数百字的读后感,认为“稿件文笔优美,人物刻画形象生动,满妹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满妹回忆父亲重点突出,着重写父亲一生喜欢读书学习,对子女们严格要求,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也给读者教育和启迪”。

2012年5月19日,我获悉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辞世后,采写了成元功生前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朱老师看到报道后,提笔在报眉上写下评语:是对年轻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

每次阅评完毕,朱晓峰老师都将他所写评语的报纸或信笺用信封装好,托人转交给我。当我打电话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又向我谈及对报道的感受和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足之处和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而不能那样。醍醐灌顶,让我如沐春风,每每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说心里话,每次收到朱老师托人带给我的评报材料的时候,我都很感动,倒不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有多么好引起了关注,而是切实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情与执著。对新闻晚辈的殷殷关爱和热切期望。

老报人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

朱晓峰在生活中是个乐天派。他喜欢说说笑笑。有人甚至称他为“老顽童”。平时和同事或熟人在一起,只要有他在场,必定是热热闹闹。而在工作和业务上,他却很严谨,一丝不苟,一板一眼。特别是对稿件的阅评和审看,他非常认真细致。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很多常人发现不了或容易滑过去的错误,到了他视线里便难以逃脱。因此有人又称他是“啄木鸟”。

朱晓峰对新闻工作一往情深,矢志不移,始终充满眷恋。虽然他已退休在家,却一直关心报社的事业,经常对传媒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他对集团的几张报纸也是每天必读。上午看报并适时点评,成为他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看到报纸存在什么问题或差错,他都会及时指出来并转给相关的报社,体现了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永恒的事业心。

朱晓峰谦逊勤勉,好学不倦。作为高级记者,又是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报人,按说是功成名就,但他从来不居功自傲,躺在荣誉簿上图享受,而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他不抽烟、不玩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看报和学习。在他家里,几个大书柜里摆放了5000多册各种类型的书籍。前些年,朱晓峰曾在江西日报社的另一子报《江南都市报》担任总检查,期间,他也是随身带本书,一有空闲就阅读。“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学识广博,业务娴熟,再加上认真仔细、高度负责的精神,使他有着很强的把关能力。不论是写稿、评报,还是审看大样,他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朱晓峰豁达大度,对人有一副热心肠。在江西日报传媒集团。他也算是一个资历较深的老处级干部,但他没有一点架子,不论是和谁交谈,总是和颜悦色。他对同事同行热心帮助,对晚辈寄予厚望,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搞新闻要勤奋好学,要多写点东西,多出精品,如果长时间不写稿。业务就容易荒废。我牢记他的肺腑之言。尽管这些年身在管理岗位,没有写稿任务,而且工作很忙、很杂,但遇到合适的题材,我还是想方设法抽空写一点稿件。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在自己的新闻旅途上,能得到像朱晓峰这样的良师益友的关心和指导,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因而我也格外珍视。他给我的评报原件我都一一保存下来,并时不时会拿出来看一看。这成为鞭策我发奋进取的动力,同时也激励我以他为榜样,在工作中尽己所能做好传帮带,热忱为年轻同志的成长、进步和发展鼓与呼。

新闻事业是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和发展。我深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身上的优良传统、扎实作风和高尚情操,我们应当努力去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一笔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责编/晓辉

上一篇:夏季养生保健注意护心降火 下一篇:公证介入:化解情与法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