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01 02:08:47

建筑工程施工问题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并对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现场质量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方面较多,施工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只能通过全面的施工质量管理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提高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1.1建筑行业的施工应该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还要根据施工企业实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来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同时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1.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工程一般般体积较为庞大,其施工中周期长,在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在施工中进行管理的难度较大。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且呈复杂化发展趋势,其建筑工程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

1.3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期望值,同时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带动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对施工中的质量也越来越予以关注,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挖坑槽时出现塌方

一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低,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二是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

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三是土质松

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2.2土方工程中场地积水

一是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回填土。在土方工程中,当填方面积较大时则需要保证所用回填土的土质,这是保证回填后场地平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于回填的土要进行标准的碾压,以保证其密实度,这样遇水则不会发生沉陷,不会导致积水情况的发生。

二是测量人员工作失误。测量人员需要对场地的平整性进行测量,以保证其均衡性,但部分测量人员在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所以导致测量出现误差或错误,这样就无法保证场地的标高一致,出现高低不平现象,这也是造成场地积水的原因之一。

三是排水措施不当。在土方工程的周围,需要做排水设施或是截水沟,这样场地的积水会通过排水沟排出,流入场地的水会进行截水沟,从而保证场地无积水。但在部分土方工程中,施工人员贪图一时的方便,未做排水沟及截水沟,从而导致场地积水。

2.3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麻面

一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二是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四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五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2.4砖砌体组砌混乱

一是砌砖柱需用大量七分砖,打砖较费工时,操作人员为省事常不打七分砖,用包心砌法。

二是进行砌筑施工的操作人员不具备进行砌砖的水平,不宜进行此项工作。

三是混水墙砌筑时对组砌形式无规划,或有规范但未对实际进行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混水墙忽视组砌形式,致使出现多层砖的直缝。

四是在同一单位工程,采用几个砖厂的砖,致使砖的规格,尺寸不一,造成累积偏差,而常变动组砌形式。

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3.1材料质量管理。施工材料时建成建筑成品的重要物资基础,因此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因此在对施工材料的采购、进场、运输、存放等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选择信誉好长期合作的材料厂家,在材料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于需要进场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实验,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拒绝进场,同时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做好材料的防水、防潮保护,严格治理工地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

3.2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施工工艺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控制,对工程的每道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预控,以保证工程的每道工序都能达到质量标准。

3.3施工过程中的监理管理。主要是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它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日常的、直接的、具体的最重要的手段。其主要方式有:旁站与巡视、平行检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通过点面结合,就实现了对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韵质量进行

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4.1人的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施工工程的进度、建筑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对工程的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督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的激励外,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建筑工程整体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管理人。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只有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字当头,才能带动施工人员施工时“一丝不苟”。其次,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避免高资深的优秀项目经理和高水平的技术负责人仅仅挂个名,流于形式。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奖罚政策。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为此,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应该因地、因工程项目的不同建立一个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达到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建立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工程优质顺利地完成,建立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合同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以实现施工人员的管理。

4.2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事关重大。在采购材料前,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材料订货、采购时,要求厂方提供质量保证文件,其质量要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交货期应满足施工及安排进度计划的要求。同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确保施工正常运行。

4.3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机械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机械的类型、性能状态等对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注意施工机械正当合适的选用。施工机具、设备种类繁多,要依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具设备,施工时,要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具设备,确保作业时,机具设备处于最佳状态,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限制使用。同时,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配套相应的技术操作工人。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对施工机械管理的重点。

4.4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施工的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工序控制等。对于施工的进度,我们以施工预先设置的总的计划为依据。但是对于施工现场情况不定,比如供应材料不够、改变设计等都是施工过程中难免要遇到的问题,必须得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环节。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依照建筑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来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严格技术交底,无论是工程分项目完工还是工序与工序之间衔接都必须准确地进行技术交底,以把控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同时,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以达到施工高技术的管理。

4.5工程竣工的管理

对竣工的建筑工程,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或者手段全方位地进行合理的检验和评审,以确定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果检查到工程项目与实际规定的标准不一致,那么要针对工程不达标的相关部位返工,需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直到工程全部合格为止。

5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建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要提高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和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杰柳,浅谈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2]杨涛,浅谈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上一篇:探讨市政园林管理建设 下一篇:浅谈交通土建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