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上班!

时间:2022-08-01 11:33:44

一边是热爱的工作,一边是心爱的孩子。上班时间到了,孩子还缠着妈妈玩;下班时间过了,妈妈还在“消失”。妈妈在干什么?为什么那么忙?多少女性在工作和孩子之间纠结?是为顾此失彼而内疚,还是创造两者平衡的机会和方法?现在,从美国到北京,很多年轻妈妈中,流行“带着孩子去上班”!可行吗?好玩吗?有意义吗?下面的故事中有答案。

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是温迪的女儿百合最喜欢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她都会兴高采烈地早早起床,自己挑选穿哪一条裙子,系哪一条发带,然后催促妈妈赶紧出门上班――因为这天是温迪公司的family day!可以带孩子甚至宠物一起上班!

我们部门有太多单亲妈妈,连经理也是一个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的现代女性,所以她会对家里临时没人照管孩子的妈妈网开一面,恩准她们带孩子上班,后来意外的发现,有了宝贝们在身边,如果看管得当,孩子们不仅不会耽误妈妈的工作,还会提高她们的工作效率。所以从去年起,我们部门大胆地实行了家庭日,后来有人甚至带来宠物,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

在家庭日这天,部门工会特别请来几位babysiting(保姆)照顾孩子,公司划分出一些独立区域来供小孩子们玩耍,大些的孩子则可以在妈妈的办公室(当然除了柜台的对外服务人员)玩耍。我的女儿百合4岁,她喜欢静静地观察我和同事们的工作和对话。我问她为什么不去玩,她说:“那有什么意思,和我在幼儿园是一样的,我觉得看妈妈工作就是最好玩的。”在我繁忙的时候,百合会问谁需要添加咖啡或者茶,如果有阿姨拜托她去前厅里的自动售卖机买一杯脱脂酸奶,她简直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我觉得,一定是这里的工作氛围感染了孩子,让她也有了为别人服务的欲望。

我们银行规定工作时必须穿工服,而家庭日这天可以穿休闲装,但是百合往往会央求我穿笔挺的工装裙和白衬衣,搭配黑色漆皮高跟鞋。有时我在电话里和客户商谈事宜,或者和下属说说最新的信贷情报,抬起头会发现百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会她为什么那样看妈妈,她会说:“妈妈工作的时候最漂亮,比在家漂亮一百倍!”我很欣慰百合从这么小就有了工作的女人最美丽的概念!

西方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由年代慢慢过渡到今天的责任时期,人们对家庭的重视日益提升。记得在媒体上看过一个丹麦女议员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去开会的新闻,女议员在话筒前慷慨陈词,宝宝含着手指在桌子上睡的很安稳。作为一个妈妈,我承认自己被那张图片的温馨给秒杀了。当然,这么“极端“的例子仍是少数,像我们部门这样有家庭日已经是一项很大的福利。对于妈妈,带孩子上班,现实的讲,节省了这一天找临时保姆的花费,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亲近和观察妈妈的好机会,多了很多崇拜妈妈的理由,我举双手拥护!

带孩子去白宫“上班”

4月23日,美国的带孩子上班日,第一夫人米歇尔亲自招待了这群小朋友。小孩的问题多半在第一家庭的狗狗波的身上打转。米歇尔说波每天从早晨兴奋到深夜,经常是大家都睡了它还在院子里跑跳吠叫,小朋友问波跑掉了怎么办?米歇尔说,波的身上植入了身份芯片,她相信很快就可以找回来。米歇尔透露她和幕僚经常会溜出去打牙祭,倒不是嫌白宫厨师做的东西不好吃,纯粹就是出去找找乐子。

带孩子上班,让他们免费在这里听课,是易贝乐国际少儿英语对妈妈雇员们的福利,郑校长坦言, 这一点也是当初吸引她来此工作的一大原因。她的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两个5岁小男生最喜欢和妈妈一起上班,对于他们来讲,这里比家还好玩!

孩子们非常喜欢和我来上班,这里环境好,还有很多小伙伴,所以孩子们每次来都兴高采烈,完全不用我来布置。我的孩子不怎么黏妈妈,有独立性和专注力,不上英语课的话,两个人会选择玩桌上足球或者积木,能专心致志地玩一两个小时,完全不耽误我的工作。

孩子和我来上班,我发现他们学会了很多在我期待之上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们知道这里是妈妈的工作环境,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主人翁意识,会主动招呼其他小朋友玩。有一次有个小女孩刚来上课不习惯,躲在妈妈背后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我的儿子们发现了,很主动地走过去和她打招呼,然后带着她去参观学校,让当时很是头疼的老师们松了一口气。

带孩子上班,母子间的牵系感和默契度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我的工作环境甚至工作职责了解的一清二楚,在我加班时他们不会像以往那样缠着我不让我走,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在“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这种母子间的安全感很重要,这对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很有效。

梁小姐是香港人,工作在北京的一家著名酒店,也住在酒店,三岁的女儿“美女”便近水楼台地也常常随着妈妈“上班”。

谈到带孩子上班,她说起初是无心之举,但慢慢发现改变了孩子的性格, 给了女儿一个崭新的“社交平台”。也渐渐改变了自己,下属眼中的她,变亲切变温柔变完美了!现在女儿周一到周五上学,如果自己加班还特别想她的话,会让她放学后留在办公室,玩最喜欢的拼图和剪纸,在工作同时抽空关注她一下,给她一点鼓励。相对来说,我女儿不是很黏人的小朋友,所以带她来办公室并不会太多干扰我的工作。对小朋友来说,能随妈妈一起工作一天像是参与到妈妈的另外一种生活当中,这也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宝贵的经验。她见到的我不仅仅是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起居的妈妈,而是一个穿着高跟鞋和套装,在工作岗位上雷厉风行的妈妈。

我家住在酒店,所以从小女儿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我的工作中来了。有时晚上要准备做活动,需要我去督导,我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孩子虽然小,但是在这些时候已经表现出她的趣味,比如婚礼秀就是她最喜欢看的。女儿很向往大人们的职场派头,比如“签文件”和“回邮件”已经成为了她的口头语,有时我说妈妈要去加班,她会问我:“你是回去签文件还是回邮件?”在我办公室玩的时候,我在看合约,她会凑过来要纸笔,也要有样学样,很好玩。

我还在酒店举办儿童日活动,派对上准备了给小孩的香槟,女儿喝的乐颠颠。儿童日有魔术表演和公仔大熊,都是小孩子喜欢的元素。每个月都有1-2次活动,还有教小朋友做寿司或者画T恤这样的兴趣班。与其漫无目的地玩,不如教他们做有趣也有益的事情。

可能我的工作特殊一些,酒店这个人来人往的地方像一个大舞台,让女儿看得目不暇接。长远来说,我相信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现在孩子有礼貌,讲礼仪,在和陌生人接触时不扭捏,表现出善意和友好。我绝对相信这和她与我一起上班,扩大了生活圈子很有关系。以我的经验来看,孩子需要同龄人的交际圈。

我发现,带着孩子上班后也增进了工作拍档和员工们对我的了解。以前在他们眼里,我是老板,做事认真,但是也很严肃,可是当他们看见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样子后,会感受到我亲切温柔的一面。也由此,我发现和拍档们的沟通更顺畅了,看到我在工作繁忙时还要照顾家庭和家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帮助我,也会更理解我,这些都是我没有想到的好处。

我没有刻意带孩子进入我的工作环境,但在家里加班时,她会好奇地在一边看我和各种PPT搏斗;我在家宴请同事,她帮我一起设计菜单、准备小礼物。我在国外出差时,也会发彩信和她通报情况。能参与到妈妈的工作中来,孩子对妈妈的崇拜感会大大提升。

我在美国公司工作,美国人最喜欢创造和维持企业凝聚力,他们将对员工家庭的关注列入企业文化,即使作为IT企业,上班时间不方便带孩子,也会在周末的家庭聚会,甚至平时晚上邀请同事带家人一起,参加各种名目的派对和餐会。

我经常邀请同事带家人到我家来晚餐和聚会,到今天,几乎每个关系紧密的同事的家人,我都很熟悉,而我的家人,我的女儿,也经常列席在这样的晚餐里。开始,她会好奇家里怎么总是这么多小朋友,后来习惯了也能自得其乐,现在长大了,她会和我开玩笑说, 她是妈妈的公关人员。

如果说,带有商务性质的家宴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经常带孩子“上班”的,孩子会在家宴上看到我的穿衣打扮和平时不同,和同事们聊天也和平时谈工作时不同,我的女儿很敏锐,她能看到一些我忽略的细节,她的建议都是很有效的。当然孩子也从这些不寻常的家宴派对中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这也是我当时没想到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在参与到我工作中后,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加深,也多了更多的崇敬,而我在工作中的言谈举止,也算是给了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阿莱的女儿脑门儿已经十几岁了,因为自小经常随妈妈上班,她和妈妈报社的同事见面都会开玩笑,熟稔的像老朋友。孩子懂事后经常说,“妈妈,以后我找工作就找你这样的,能穿着拖鞋、喝着可乐上班。”阿莱说,带孩子上班,无意中让孩子进入了大人的世界,对她以后工作或者接人待物都是很好的铺垫。

说实话,以前我带孩子上班是无奈,带着孩子我就没法“撒欢儿”了。但是又实在不想把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带,一横心,我就带着脑门儿来报社上班了。那时她只有两三岁,还属于黏人的年纪,但带她来上过几次班后,我发现孩子到了报社这样的工作场所后忽然有了自律性,我丝毫感受不到负担。我有时刻意把她丢在一边,让她自己玩,女儿反而很享受这种自由。

她从小和我们报社同事一起开部门例会,孩子是敏感的,在会议气氛里,她忽然就学会了屏声静气,不敢说话,不敢跑动,比我们大人还遵守纪律,你能想像一个小娃娃夹杂在成人堆里听选题的场景吗,而且她听得还比谁都投入。好玩的是,孩子不仅自己守规矩,还会管着我,有时我和同事说好玩的事儿嘎嘎大笑,在一边玩耍的她会拼命对我使眼色,或者干脆跑过来阻止我,嫌我太藐视办公环境了。脑门儿喜欢帮我们接电话和发传真,是我们办公室的小跑堂,对于她,这些都是新鲜的体验,做起来很有成就感。

女儿脑门儿是个能藏得住心思的孩子,有一次去书店玩,看到签售大屏幕里我在签售图书的样子,她同学认出我,她心里很骄傲,但是不会表现出来。带孩子上班就像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现在想到这事儿还蛮庆幸的,算是无意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我相信很多东西是孩子在我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和学习到的,比如我们在报选题时谈古论今,她都会认真倾听,有些东西也许懂,更多的她也许不懂,但某些时候可能忽然就明白了,都算是一种潜移默化吧。

我慢慢觉得,带着孩子上班可能是一个很水到渠成的环境教育,比说多少都管用。比如孩子从中知道工作赚钱是快乐的事情,工作和劳动是美丽的,她不会畏惧以后面临的职场生涯。脑门儿比较早熟,通人性,但依然有孩子的单纯。她看人非常准,属于孩子的直觉和成人的理性的混搭,有时会告诉我她对某个人的直觉,我还真是很相信她。脑门儿很懂事,上班时同事来找我,她会很自觉地站起来让座,看到这些细节我很宽慰。

带孩子上班,带她一起吃饭,一起开会,她看到我很多的性格侧面,我也看到她的许多特质,这种母女间的互相观察很有趣。

两年前,我们公司工会牵头举办亲子日活动,分不同的年龄组开展不同的内容。比如在0到3岁孩子组,年轻的妈咪需要育儿知识,所以我们开展育儿喂养的健康课,鼓励妈妈们分享经验,她们也会自发地拿来孩子的剩余物资做换物。在3到6岁组,我们的活动侧重点是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比如叠一个小风车,给妈妈画幅画,有目的地对孩子做一些艺术启迪。在6到12岁组,为满足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户外活动的愿望,我们带领孩子们去种树,去海洋馆看动物,或者做图书阅读会。

我们的亲子日很受欢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亲子日他们会认识新的朋友,多了很多小伙伴。同时,妈妈们也都很喜欢亲子日,我们的企业太大,人太多,很多不同部门的人平时根本不认识,但通过这个活动,大家都熟识了,以后工作中的沟通也更好了,新员工也很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雀巢公司是营养健康领域的专家,我们也希望给自己的员工一些营养膳食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指导,比如怎么搭配三餐,怎么让家人吃的更营养,我们更希望能鼓励父母们带着孩子多做运动,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儿童做起才事半功倍。

美国“儿童节”:亲子日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小美公司的气氛跟往常不同,大厅里布满了彩色气球和卡通装饰物,各部门前台都摆出了糖果和点心,素来西装革履的领导们纷纷换上了休闲装。而最明显的变化是公司里出现了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原来这一天是公司的“带孩子上班日”。

“带孩子上班日”是美国的一项传统活动,不但促进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沟通,为青少年选择未来职业提供参考,还有利于公司各部门、各级别员工的相互了解,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孩子、家长、企业同时受惠,一举三得。

这个周五的早上,有些员工担任导游,带不同年龄组的小朋友四处参观公司,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有多重要。小美的同事詹姆斯把儿子和女儿带到了公司。詹姆斯说:“我希望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詹姆斯的太太在司法部门工作,“我女儿参加了妈妈单位组织的‘带孩子上班日’活动,体验的是儿童模拟法庭。女儿以前对法律并不感兴趣,但这次回家后突然说想当律师。”

因为实在太受孩子的欢迎了,员工们必须事先在单位的网站上为自己的孩子报名,有些活动项目甚至不得不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参与者。“带孩子上班日”在1993年由美国女士基金会确立,最初叫“带女儿上班日”,仅限于父亲带女儿上班。目的是让女孩了解传统的男性工作领域,为她们日后走上社会争取平等工作机会打下基础。但随着职业妇女地位的提高,近年来,这个活动日的“女权主义”含义渐渐过时,反倒是它“亲子”的含义越来越受美国父母的欢迎。2003年,它被正式更名为“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员工可以把子女带到单位来,也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上班不比上学轻松。

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证明,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不是嫌报酬低,而是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搞“带孩子上班日”活动,就是要向全体员工传递一个信息:“公司重视你,重视你的家庭,重视你的子女!”但是亲子日延续至今,俨然成为孩子们的节日,能去爸妈的工作环境“上班”一天,是很多美国孩子的梦想之一。

那次亲子日,孩子参观了爸爸的公司,和其他员工的孩子一起玩游戏,最后还抽中了奖品,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也许是那天太愉快了,孩子从此爱上了和妈妈爸爸一起上班。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非常赞成妈妈偶尔带孩子去工作场所体验的方式,我的儿子在去过爸爸办公室后,曾经特别感叹爸爸真辛苦,赚钱不容易。这种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我真是没想到。比起家长平时的言教,办公室一日游居然能让几岁的孩子明白了父母的辛劳,我想这要归功于环境教育了。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会对平日自己的很多行为产生思考,比如我的孩子在参加亲子日后,开始在意自己的花销,经常吃零食的习惯也改了,懂得了不要乱花钱。

带孩子上班是对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都大有益处的,但还是要以妈妈的职业环境特质为主要考量,相对而言,做艺术、传播、设计类相对自由工作的妈妈具有先天的优势,工作环境宽松,带孩子上班不会造成困扰,但医疗、金融、法律和生产行业这类相对严谨的工作环境,还是不建议带孩子上班,建议在亲子日带孩子去体验。

有些妈妈会说因为企业的性质,带孩子上班不现实,也有的怕因为孩子的性格,过于依赖母亲的陪伴。这种表现其实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症。那么如何让黏人宝宝在办公室变乖?有几点建议给妈妈们参考:

布置作业,让孩子学着做大人

不要让孩子在办公室毫无目的的玩,给他们准备喜欢的书、连环画,或者布置手工作业,让他和妈妈一起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个任务。

设立奖惩,给每次表现打分

孩子乖,就奖励小食品,不乖,就采取一些惩罚办法,这样孩子会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是正确的,也会培养孩子在公共场所的基本素质。但要注意,即使孩子淘气,也不要当着同事或者其他小朋友训斥孩子,这样对孩子的自尊心有极大损害。

让孩子带着心爱的物件来上班

第一次带孩子上班,可以让孩子带着喜欢的书籍和玩具,妈妈没时间陪伴时,这些“老朋友”会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观察孩子的环境适应力

带孩子上班能借机观察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时这一点他们是超过成人的。

上一篇:吸油纸也挑人! 下一篇:不花妆的15个小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