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时间:2022-08-01 11:27:01

探究性英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摘 要】 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布置合作、探究性作业,应是学生课后作业的主流。教师简单中肯的评语可以传递一份浓厚的师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从而把完成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我们教育者应尽力给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舞台,使每位学生像关注知识一样关注自己的探究能力,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一个善于终身学习的学生。

【关键词】 英语作业 探究性 作业的形式 批改和评价

1. 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评价,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从而查漏补缺,完善修改教学方案,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式单调的作业,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对作业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效果不大。那么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采取何种评价方式,才能促使学生既能轻松愉快的完成作业,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

2. 新课程理念的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性作业,应是学生课后作业的主流。

3. 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作业布置和评价的尝试

3.1作业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评价方式可视情而定

以初一下册Unit 3为例,我布置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要求图文并茂。“图文并茂”这四个字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查阅书籍、报纸、字典、互联网,询问父母、朋友,有的发挥了绘画天才,有的从网上下载,有的剪贴在作业本上,还有的剪了动物的形状当稿纸,做了一枚“动物ID卡”,所附的文章都比传统的作文来的认真,其探究性、创造性跃然纸上。作业过程中学生不但同多种课程资源进行了交互,而且自主完成了学生之间作品的交流与评价。并自觉地运用了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

3.2作业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应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更应注意评价策略的运用

随着课程的进展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要相应的提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应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在学完了《英语(新目标)―Go for it!》Unit1 后,结合本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策略,我这样布置了一个作业:“I am sure you all love your parents, and care about their lifestyles and their health. This weekend, let’s 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parents, answer thes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n write a passage. I believe that everyone can write a good passage.”探究一下你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工作状态有何关系。作文可以写父亲,也可以写母亲,也可以都写。

星期一作业如数上交,大部分同学能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去完成,还自觉地查阅并运用了下一个单元的新单词和句型,如:backache, headache, be stressed out, weak, should and shouldn’t 等等。有的同学甚至打电话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句子的表达。同学们不仅仅去完成问题的回答,而且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母无微不至照顾孩子的感激,并表示以后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更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理。简单的评语可以传递一份浓厚的师爱,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从而把完成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3.3英语是一门实践课,作业的样式也应是不同的

学生的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采用更多的形式,如情景表演作业、实地调查作业、学生对西方谚语、名家名句、经典故事、“双关语”、“诗歌”等诸多的剪辑、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板报活动作业。作业展示台,无疑是学生作业评价的好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探究性作业的布置和评价只是一个小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应尽力给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舞台,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使每位学生像关注知识一样关注自己的探究能力,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一个善于终身学习的学生。

[1] 赵加琛, 张成菊. 学案教学设计[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08).

[2] 刘润清.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88.

[3]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M]. 上海: 上海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在“小书屋”创建中和孩子一起阅读成长 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运用效能的思考